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太子 > 第二百四十章 传!大明监国太子谕令!

  在朱慈烺的概念里,古代社会的治理方式从来都以皇权不下乡为主。

  所以他便觉得到了县衙这一级,大抵也当用不到多少人便能完成中枢压下来的差事。

  可实际情况呢?

  据那年长差役所讲,他们大庾县里真正吃着朝廷俸禄的虽不过二三十个,可要是将衙役、捕快、书办、幕客这些吃着官饭的人都算进来,那么四五百却是万万都打不住的。

  对此,朱慈烺自然是极为惊讶,不过幸好那年长差役知道的多些,一番东扯西扯之后他却也算是大体明白了其中缘由,并将其与自己的某些经历联系到了一起。

  对朱慈烺而言,这等事倒也没什么难理解的,左右不过官僚集团拼命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继而导致压到基层的活越来越多。

  活多了,需要干活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只是这朝廷规制又怎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下面虽然缺人干活,上面却不管你那一套,反正就是把活拼命往下压,但既不涨经费又不添人员,搞到最后地方官们为了完成上面交代下来的任务,便不得不思量起变通的法子。

  话到这里许有人觉得已经明白了编外人员乃是编内人员几十倍的原因,但实际上这只不过是起了头而已,真正要发展成这么大的队伍却还得经过其他因素的作用。

  人总是要吃饭的,添了人员便得增加经费,可上面虽对基层招募编外人员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想要他们再增加经费却是万万不可能的。

  如此一来,地方官们便得想方设法自己捞银子养活人,如火耗漂没、苛捐杂税这些东西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事情到了这里就变得越来越不可控了。

  我可以从那些已然从黑色收入变成灰色收入的东西里把维持衙门运转的银子捞出来,为什么就不能顺手给自己再多捞一点?

  我可以为了完成上面的任务多募十个人,为什么就不能多募一百個,好给自己落下一些人情?

  以此为基,越来越多的黑色收入逐渐演化成灰色收入,官府衙门的队伍也变得越来越庞大。

  待到最后,这个体系越来越无法流畅运转,甚至成了社会发展的阻碍,世道也便一日乱过一日,直至发生某些无法应对的危机,一个老大的帝国便会以极快的速度轰然倒塌。

  这样的事,在华夏历史上其实并不罕见,甚至可以说几乎每朝每代都无法避免。

  注意!

  是几乎!

  曾有人凭着自己强大的威望、坚定的信仰和高度的责任心避免了这些事情的发生,只不过........

  闲话休提。

  总之,在与那班子差役谈了一阵后,朱慈烺总算是对对地方官府的运转有了些浅薄的认知。

  其后他按着胡茂祯的计划在大庾县住了一日,待到兵卒们解了舟车劳顿,斥候们也探明了赣州的情况才再次领军北上。

  值得一提的是,大军将到大庾之时,那县令吓得紧闭四门,只说会从城上降下劳军所用的钱粮物资,却是连半个人都不敢派出城来。

  对此,胡茂祯自是恼怒非常,若非太子在侧,说不得他还未与鞑子交战便会先攻下一座自家城池。

  与之相比,朱慈烺便表现得比较淡然了。

  说到底,老虎不吃人,名声在外面。

  这么一旅来路不明的大军开到城外,换谁当那县令都该小心谨慎。

  更何况出于各种考量,他们也未刻意宣扬太子殿下就在军中的消息,两相叠加之下,打军被关在城外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不过此等节里总有各种阴差阳错,也不知是由于省界哨卡的差役回城禀报,还是因为在与县令交割手续时漏了风声。

  当大军修整完毕将要开拔之时,那大庾县令竟带着一干县衙属员直接跪在了营门之外。

  面对这样的情况,朱慈烺也算是有些经验,三下五除二将那县令打发了之后,大军终于按着原定计划往赣州而去了。

  到了这会,胡茂祯终于展现出了他在多年军旅生涯之中培养出来的能力。

  五千兵卒在他手中不说如臂指使,可各

  司其职、按部就班却是一点都未曾夸张。

  切莫以为这样的程度算不得什么。

  要知道在这个人均文盲、通信靠吼的年月,大军之所以一日只能行个二三十里,最大的制约并不是人的行进速度,而是再走多些队伍便要散了。

  此等情况之下,胡茂祯所部不但能在行军中一直维持着队列的大致整齐,更还能根据前方斥候传来的各种消息及时做出应对,能练出这样的人马,胡茂祯的能力自然是非比寻常的。

  只是............

  “报~~~~~~!前方十里处有三军交战!”

  交战?

  还三军?

  闻得此言,不光胡茂祯一脸不可思议,便连多少晓得些江西情势的朱慈烺却也懵了好一下子。

  “说清楚些,哪里来的三军?”

  “回禀将军,交战各方分立三处,而且.........”

  “而且什么?!”

  “而且都打着大明的军旗。”

  待见那兵卒说话吞吞吐吐,胡茂祯心中焦急之下便又催了一声,可谁曾想答案虽出,他心中的不解却又盛了几分,待见太子殿下满脸的无奈,他才似是想到了什么一般无力地挥了挥手。

  朱慈烺自然是无奈的。

  在他的印象中,江西明军反攻失败,最大的因由便是永宁王所部与罗川王所部起了内讧。

  此时虽还没到他们反攻的时候,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让他这太子殿下见到自己内斗又有什么好奇怪的?

  老实讲,说是永宁王所部与罗川王所部起了内讧,但这却真真不是两王的本意。

  需得知道,在永宁王退守赣州之后,万元吉便向周遭各省发出了求援。

  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懂,除了福建一兵未派,其余各省皆都多少派了些人马前来相助,再加上招安而来的峒部,赣州城外立时就变成了大杂烩。

  此等情形之下,在力量上并不占优的两王自然也就不能能对各军拥有多大约束力了。

  “再探!再报!”

  “是。”

  兵卒领命而去,胡茂祯一时间却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可当气氛已有些尴尬之时,他却突然听到太子殿下说了一句:“有把握一打三吗?”

  -----------------

  赣州以南十里

  最初到达赣州的那几日,永宁王的确亚历山大,可之后几日不但各地援军陆续到达,万元吉等人甚至还设法招安了山中峒部。

  此等情势之下,不但清军带来的巨大压力解了不少,永宁王甚至还开始谋划反攻之事。

  可谁曾想,好日子还没过上几天,来援诸军竟因钱粮军需起了龃龉。

  面对这样的情况,身侧仅余残军的永宁王自然只能对各部加以安抚。

  只是在起兵之时他的家财已然花去了绝大多数,赣州府库也已快成老鼠窝,所以他的安抚还是未能起到多大作用,各路人马之间的矛盾终也用火并的方式爆发了出来。

  “曹总兵,这两日鞑子的攻势虽缓了下来,可敌兵未退,你等又怎能先起内讧啊!”

  永宁王虽然说的痛心疾首,可他身前军将却只是关注着不远处的战团,并未给出半点回应。

  待见其此等表现,永宁王心中自是恼恨,可说到底狠话是需要力量作为支持的,面对麾下足有两千惯战之兵的曹志建,他却也真真没有好办法。

  “曹志建!尔等受何部堂指派前来援助,非但不与敌军交战更还为了些散碎银子与友军起了内讧,难道你就不怕何部堂怪罪吗?!”

  这大抵便是软硬兼施了,眼见永宁王的好言好语并未起到什么作用,万元吉自然就用到了威胁。

  只是..............

  “休提那姓何的!我老曹也算是屡立战功的人,他竟偏私亲信将我派到这里,若不是........哼!”

  说到最后,曹志建许是觉得有些话不好付诸于口便不再多言,而万元吉眼见中央战团越大越是激烈便留下永宁王继续劝说曹志建,自己则向另外两处帅旗飘动之地而去。

  片刻之后,他来到了另一处帅旗之下,

  而那旗下军将远远见其身影便连忙喊道:“万大人!你来的正好,本将正打算遣人寻你呢。”

  “胡总兵,你不是莽撞好斗之人,缘何..........?”

  这被万元吉称为胡总兵的乃是自云南临安前来救援的一路总兵。

  仔细算来,他们此行乃是前去应天,并非专门来援赣州,只是将才行到江西,弘光被俘的消息却已传来,其后虽也有各种不知真假的消息,可从江西北上的道路已然被断,他们也就滞留在了吉安一带,等到万元吉的求援信发出,这才来了赣州。

  “哎呀!万大人你是不知啊,早前我看见曹总兵与那峒贼起了冲突便想派人将他们分开,可谁知道两面都不似人子,竟连我这劝架的都打,”说到这里,那胡总兵已然委屈的不行,待到稍稍平复了一下心中愤慨,他才又接着说道:“您快想想办法让那两边罢战吧。”

  罢战?

  万元吉自然也想让两边罢战。

  可罢战这种事需得几面同时发下号令才行,单单一面退去说不得还会被另外两方撵着屁股揍上一顿,谁又愿意吃这种亏?

  待先说服峒部,再做其他打算吧。

  心念及此,万元吉便又催马往另一面而去,可当他身形逐渐变小之时,胡总兵身侧却有一名身形颇壮的军将不无担心地说了一句:“我看这万大人怕是要白跑一趟吧。”

  这军将名为胡一青,其人似可称为明末勇武之冠。

  史载:一青短小轻捷,尤长于马槊。腋挟二槊,飞掷三十步外,中重铠,皆洞中,追及夺槊,迭掷迭夺,每驰陷阵,辄手殪数十人以为常。

  在他们这一军初成之时胡一青便被负责募兵的云南当地官员任成了偏将,可一段时日的接触之后,他头上的总兵与副将却都因其勇武而特别重视胡一青的意见。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胡一青曾在永历年间官至国公,只是那会南明大势已去,他也最终在败军之后心灰意冷选择了出家为僧。

  果然,约莫一半盏茶的功夫,万元吉满面苦涩地跑了回来,可当几人正想问问情况之时却隐隐传来一阵腰鼓之声,待他们循声看去,便见一队队身着火红棉甲的兵卒正踏着鼓点从南而来。

  这是哪里来的人马?

  随着这支人马的缓缓接近,三方军将心中生出了同样的疑问。

  从南面来的,不是福建兵就是广东兵,可据他们所知,这两省的陆营大抵都只是样子货而已,又如何会突然冒出来这么一股看着就不太好惹的人马?

  “头人,又来了一股明军!莫不如先收收吧。”

  待听到此等话语,那峒部首领张安立时便露出满脸不屑。

  他们这峒部素来亦匪亦民,与明军也算是打过不少交道。

  受着见识与经验的限制,他并没有看出这新来的明军到底和其他几路有什么不同,自然也就不会因此而罢战了。

  “慌什么,老子们此番是来帮着汉人打鞑子的,难道他们还真敢合起伙来欺负我们不成?!”

  其实在张安心里压根就没将这番内讧当成一回事,毕竟在山里也是通过武力来决定好东西的归属,哪怕打完之后会结下些仇怨,可那也不过是在山中规矩内的。

  可是汉人的规矩又哪会这么简单?

  在他眼里的正常角逐不但会引起更大冲突,甚至还会让抗清大业功亏一篑。

  如此看来,习俗不同的己方聚在一起却也不见得能形成合力。

  只是.................

  “头人,明军派人来人。”

  随着话音的响起,本还将心思全都投到中央战团的张安顿时注意到了耳中传来的马蹄声,待他转头看去之时便见数个背着明黄小旗的骑士正分头往几处帅旗下而来。

  这是.......来传令的?

  老子又不归他们管,他有令自往明军去传便是,如何要往老子这里派人?

  心念及此,张安便打算撇下不理,可他才将头转过,却直接愣在了原地。

  “传!大明监国太子谕令!交战各方需于柱香之内撤回本阵,违令者军法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