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逆明1644 > 第三百一十七章 播种

  “臣郑芝龙,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快快免礼!”朱慈踉赶紧让郑芝龙起身,并笑着道:“此次爱卿顺利将种子带来,是立了大功,朕很是欣慰,必有重赏!”

  “谢皇上隆恩!”郑芝龙站起身来,同时心里微微松了一口气,他迟来了半年,但听皇上的口气并没有问罪的意思,这也就表明近期内皇上并不会动郑家。√

  心里没了压力,郑芝龙笑着说道:“为皇上效力是臣的职责,不敢要赏,请皇上收回成命!”

  这话有客套的意思,也有一丝试探的意思。

  朱慈踉看出了郑芝龙的试探,目光微微有些幽暗,但瞬间消逝,摇了摇头笑道:“朕赏罚分明,爱卿既然立下大功,自然就该得到表彰,要不然朕岂不是成了是非不明的昏君了?爱卿想必也不希望朕如此吧!”

  听朱慈踉的这话,郑芝龙才算是彻底放松了警惕,看来皇上是真的不打算追究了。

  看着郑芝龙走出御书房,朱慈踉的脸色不由得沉了下去。

  他确实不会在近期动郑芝龙,虽然他已经准备建立海军并解决郑家的问题,但事关重大,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得了的,要循循渐进,至少也要等郑森从云南回来。

  对于郑森,朱慈踉是极为看重的,他甚至觉得一个郑森比整个郑家舰队还更重要一些。

  郑芝龙采购回来的种子极多,足足数百条船,其中最大的远洋大海船每艘船便可装数百吨,最小的小船也能装数吨,加在一起足足近两万吨,其中甘薯种子九千吨,马铃薯种子七千吨,玉米四千吨,数百青壮光是从船上卸下来也足足卸了十来天的时间。

  “传朕旨意,郑芝龙采购种子有功,赏银十万两。另外,告诉郑芝龙,待种子试种出来后,朕还有重赏!”

  “遵旨!”

  赵德全极为震惊的退出去安排太监传旨,十万两银子的赏银相当于万两黄金,这已经是极重的奖赏了,东西试种出来后皇上竟然还有更重的奖赏,岂不是得加官进爵?

  赵德全颇为想不通的摇了摇,他无论如何也弄不明白,不过是让郑芝龙在南洋购买些东西罢了,用得着这样重的嘉奖吗?

  不光是赵德全弄不明白,所有听说了这道圣旨的人都弄不明白,就连郑芝龙本人也弄不明白。

  这些,朱慈踉当然不会透露出去,待种子试种出来后他的确还有重赏,而且是大大的重赏,足以让整个郑家分崩瓦解!

  时间已经渐渐到了七月份,正是百姓忙种秋粮的时节。

  近两万吨种子,玉米种子虽然占的比例是最少,但能种下的土地面积却是比甘薯和马铃薯加起来还多,朱慈踉根据脑海中的记忆算过了,近两万吨种子一共可以种植大约近百万亩土地。

  朱慈踉想了想,觉得今年是不可能全面推广的。

  为了更方便的管理以及来年更好的分配,朱慈踉决定先在南京城周围试种,为此,朱慈踉连夜书写了甘薯,马铃薯,玉米的种植方法和主要的注意事项,令工部刊印成书籍,不久后跟随种子一同放下去。

  次日,南京城以及周围百里内各镇大规模张贴皇榜,内容简单易懂。

  “皇榜,皇榜!”

  “朝廷试种新种,号召京城方圆百里内百姓种植,朝廷免费提供种子和种植方法,并承诺无论收成如何,均以二两银子一亩的价格收购,有意向者均可前去衙门登记领取种子!”有识字的百姓大声读了出来。

  “嘶,二两银子一亩的价格收购!”

  看到皇榜的百姓在理解了其中的内容后,无不瞪大了眼睛,心头震撼。

  “这是真的吗,竟然有这种事!”要知道,以当前的亩产,若是仍然种稻谷或者小麦的话,上等良田也不过每年亩产三石,季产一石半,这还是风调雨顺的结果,更重要的是,皇榜上面竟然没有表明上等良田和下等廋地,岂不是一视同仁,要知道,廋地的产量相比上等良田可少太多了,季产连一石都不到。

  按照江南当前一石粮食一两银子的价格计算,今年已经是第二季了,朝廷竟然还以二两银子一亩的价格收购,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事情啊,百姓们能不激动吗。

  “可信不?”一名百姓有些疑虑,话语中透着不敢置信。

  “这是皇榜,当今皇上亲自布的,当然可信!”另一名百姓倒是深信不疑,立刻说道。

  “对对,皇上乃圣明之君,绝不可能欺骗百姓,说二两银子一亩就二两银子一亩!”

  百姓们无不赞同,自皇上登基以来,所作所为无不为百姓着想,百姓们自然也是自真心的爱戴,只要是皇上说的话,他们便深信不疑。

  “既然有这等好事,那便不能够放过,我家有三十亩地,这秋粮就种朝廷的新种了,我这就回去带家人去衙门登记领种!”

  “我家有百亩地,也要全部种新种!”

  “我家也是!”

  有二两银子的诱惑,几乎所有的百姓都支持,当日,南京城以及方圆五十里内的各镇衙门全部饱满,大批百姓带着家人拉着牛车前来登记和搬运种子,近两万斤新种得以在南京城方圆五十里内顺利推广。

  百姓们按照朝廷教受的方法种植,先不说收成究竟会如何,单单种植方法和打理过程的简便,最主要的便是抗旱这一点,还有连沙地也能种,让百姓们深感这新种实在是太好种了。

  “民以食为天,相信来年不用朝廷推广,百姓也会更加热切种植!”百姓们如火如荼的开始种植,朱慈踉听完下面的人汇报,淡淡一笑,这第一次推广种植,百姓们或许还有疑虑,但他相信,只要收成一到,再经过大明日报的大力宣传之后,次年根本不用朝廷推广,百姓们也会抢着种植,不出两年,这甘薯,马铃薯和玉米便可在大明境内遍地开花,以这三样的产量,到时候大明百姓便可真正过上吃食无忧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