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糊清灭洋1880 > 第23章 福将祝之三 5

  战场被隔断了消息。祝之三并不知道,也无法准确判断,北城方向(船桥里)的战况。

  白天,平壤北城方向激战,左宝贵阵亡。大同江东南的船桥里战场更加激烈,卫汝贵部和马玉昆部携手强有力的打击了日军,当然自身伤亡也不算小。打到下午两点,日军又累又饿,打不下去了,暂且休战。

  明明清军此时是占了上风的,甚至伤亡都不比日军严重。

  可是!

  清军主将叶志超怕了!

  统帅叶志超外号“叶大傻子”,身高一米八五,体壮如牛,当年也是勇将,乃是敢于赤膊冲阵的好汉。

  当他在得知左宝贵阵亡之后,就怕怕。他和左宝贵差不多年龄,有某种惺惺之感。

  但,人和人的差别很大,左宝贵五十八岁仍然敢于一线指挥作战,而叶志超官是越当越大,胆子却是越当越小,再不复当年勇气!

  富贵享受的多了,美酒醇香,美妾温柔,那还能上阵厮杀。

  而且,叶志超已经是大清朝提督级别的高级武将,但这家伙根本不懂什么叫“宣战”,竟然想出了一招儿:“谈和!”

  两国已经宣战,你个前线指挥官谈什么和啊,你有那个资格吗?只能说朝鲜的雨下的太大,把雨水灌倒脑袋里了!

  而且,叶志超所谓的“谈和”行动,由于信件被雨淋湿了,日军将领根本就没看懂,看懂也会装看不懂,日军将领怎么可能放过这一“天赐良机”!

  十五日傍晚,大雨刚刚开始下,清军就悄悄的打开了平壤两个西北角上的城门,静海门和七星门,蜂拥而出,疯狂逃窜。

  日军则是因为预料到叶志超会带领主力逃窜,早早的部署了防线阻击清军。田有才徐田德两人带领的队伍也因此没能及时北上,被迫向西逃亡,以至于打了三个月游击,伤亡百余人,这才一群乞丐一般的逃回国内。

  话说,当年上学的时候,李林杨曾经在历史课本上学到过:叶志超狂奔五百里。

  历史课本不是故事小说,用词是相当谨慎的,随后数日清军统帅叶志超的表现,真的是“狂奔五百里,日军追之不及!”

  这边再说祝之三。夜间,暴雨初歇。按照计划,团部营营长孟关携带伤员立刻撤离。

  坎北山战场,虽然日军又攻打了一天,但并没有切断后路,或许是有意玩“围三缺一”削弱对手军心的把戏。当然更多的是因为兵力不足,偌大的坎北山不是那么容易包围的。而且,日军还要分兵阻击拦截清军,故此包围圈有,但并不严密。

  凌晨三点。莫迈七骑兵分队派了精锐侦察兵汤大虎冒死通过日军封锁线,爬到了阵地上报告:“快撤!”

  汤大虎,现年十八岁,辽地一小马匪,被莫迈七分队收编,此人勇敢善战,而且还颇有头脑,为莫迈七看重。对于汤大虎,李林杨根本不知道这个人。哪怕提起汤大虎的后来起的“官名”汤玉麟,李林杨顶多有一点点印象。这位乃是后来的东北王张作霖起家的班底之一。不经意中,红旗军又纳了一位历史名人。

  汤大虎报告完了,祝之三才知道:清军已经溃逃!而且是傍晚时分已经逃了!他得到消息时,比叶志超出城已经晚了整整六个小时!

  年轻的指挥官顿时惊得目瞪口呆!

  好几十个营的兵力,正经开战才打了一天,这就败了?!

  而更令他愤怒的是:竟然没有人通知一声!

  如果不是红旗军事先准备了外围游击分队,若到天明,等待他的将会是全军覆没!

  年轻的指挥官面对自己的生死,战友的生死,都没有流泪,现在年轻人忍不住愤怒的泪水!

  红旗营的军官培养体系,是有问题的!

  这个李林杨很清楚。

  各国的军事教材,红旗军的军校里都有,但为什么还要花巨大的代价送优秀军官出国读军校呢?

  一则开眼界,二则增强阅历!

  这类软知识,对于军官,尤其是高级军官,乃是不可或缺的!

  而类似祝之三这样的分队长,一年前在红旗军其实只是班排级的准尉军官。这些年轻人,上过战场,军事素养不错,读过军事教材,但人生的阅历非常单纯!他们都是苦出身,知道人生的苦难。但生活环境单一,不知道人心险恶!

  大清朝的官儿腐败,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大清朝的高级将领竟然敢弃军而逃!甚至不肯通知一声,这完全超出了祝之三的概念!

  大将,掌握千军万马,怎能无耻到如此地步!

  叶志超的行为,超出了祝之三心理底线!

  因此,他愤怒。

  宣抚官贺忠诚看祝之三情绪不稳,劝慰道:“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校长的教诲,你忘了?”

  擦干眼泪,祝之三不敢犹豫一秒钟,立刻安排部队撤离。有的人成熟很慢,有的人成熟很快,这一夜,祝之三化茧成蝶!

  大炮,现在只剩下了五十多发炮弹,根本没有必要再携带三门了,拆下炮闩,推到山谷里,只携带一门大炮撤离!

  雨雾中,红旗军四百余主力迅速撤退。

  等大队和莫迈七汇合,后半夜的行动,莫迈七在前方开路。

  到了天亮,莫迈七骑兵连在后面断后。

  如果此时能够从高空中俯瞰,祝之三的部队其实正夹在两大群日军追击部队中间,形势之险恶,令人心惊担颤。

  朝阳初升,队伍后面突然传来枪声!一群清军溃败而至,后面乃是日军在追击。

  莫迈七来不及请示,其实也用不着请示,祝之三等人已经听到枪声,自然知道该如何应对。莫迈七当即带着骑兵钻到了路旁一处小村庄中,做好战斗准备。

  当看清了日军,莫迈七没法评价了。区区十几个日军,竟然追的两三百号清军不敢回头!

  日军毫无防备,莫迈七带领骑兵突然杀出,十几个日军仅仅一两分钟就做了刀下亡魂!

  骑兵初战,汤大虎表现出彩,阵斩日寇两人!

  救下了这股清军,祝之三没敢休整,而是带队继续艰难前进!

  当日天黑,祝之三部队壮大了,兵力达到一千五百多。

  全军疲惫不堪,全体官兵又累又饿,还要承受朝鲜的冷雨凄风!其他人还能强撑,但数百伤员若不能及时进食休息,境况堪忧。

  祝之三还算是有战斗意识,哪怕疲惫到了极点,还是选了一处朝鲜村寨宿营。宿营的村寨,也算不得易守难攻,唯一的优点要算是避开了大路,其实距离北归的大路也就一公里左右。在这个夜晚,祝之三,包括全体官兵,其实都没有意识到,他们距离全军覆灭,只差一公里!大路上,整个夜晚行军的都是日军追击部队!

  祝之三真真福将也!

  清晨。

  全军正在吃早饭。

  一股日军突然对村寨发动偷袭!

  偷袭来自陈振防守的方向,最先接敌的陈振来不及思考,指挥全军就发动了反冲击。陈振的军事水准相当高,他非常清楚,类似这种遭遇战或者被偷袭的战斗,万万不可犹豫!简单的来说就是第一时间莽上去!

  陈振的作战经验的确是比祝之三要强一些的,直觉非常敏锐。激烈残酷的战斗仅仅半个小时,伤亡就超过一百,但是,部队却也因此冲出了包围圈!

  如果耽误一会儿,说不定就会被日军大队人马包围,全军覆没!

  直到下午,队伍才彻底甩掉日军,但祝之三部迷路了!哪怕有壮军营的朝鲜兵打探消息,仍然于事无补。要知道,朝鲜士兵包括军官大多都是文盲,在当兵之前,很少人离开过家乡,根本就不认识朝鲜北方的道路。而朝鲜百姓,仅仅只是知道周围三几十里的地理,甚至对百里之外的平壤,就如同万里之外的陌生。

  等队伍在山村中休整两日之后,搞清了地理,队伍战战兢兢的再次踏上归途,运气来了!

  随后的时间里,浩荡的大军,竟然畅通无阻,连骑兵哨都没有遇到一次日军,自然也就没有发生任何战斗!

  沿途,所有的溃兵,祝之三都会收留。但是营头这一类军官,他是一个不收,不仅不收,连跟随都不许。有不长眼的清军军官胆敢出恶言,祝之三可是真的会毫不犹豫的开火的。

  祝之三已经对清军指挥官的道德彻底失去了信任!

  为了避免意外,部队的纪律在逃亡中得到了加强:无论是行军还是战斗,不服从命令者一律军法处置。本来,这种强硬的手段治军,在清军中几乎是不可行的,极有可能引起部队哗变。

  宣抚官贺忠诚对此提出了建议,不过祝之三非常执拗一定要加强军纪,贺忠诚陈振等人只能暗中加强戒备,以防意外。

  这种特殊情况,比如眼下深处异国他乡,对贺忠诚这样的宣抚官也是新课题。

  军官们齐心协力之下,严格军纪反倒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祝之三在军中树立起来了威望!

  这下子,连贺忠诚都佩服祝之三了,但他并不认为祝之三就比他的手腕高明。

  祝之三在沿途中,来者不拒,继续收拢人员!明明部队的粮食不多,已经不够吃了。但祝之三仍然来者不拒,由于加入队伍的伤(病)兵比例相当高,行军速度根本快不起来。但队伍却在不停的变大!

  不仅是清军的人数在增多,连壮军营也收拢了不少朝鲜败兵以及东学党起义军,也在不断的壮大。

  行军中,身为长官,祝之三真正做到了以身作则,他和所有的官兵一样,吃的食物没有一点点特殊。

  数日之后,祝之三部在一处山谷丛林中,收拢到了最大的一股清军:一次就收拢了多达六百余人的部队!

  其部的惨状令人难以描述,仅仅是上吊自杀者,自刎者,以头撞石自杀者就有三十多个!

  这部分溃散在异国他乡,弹尽粮绝的清军,此时已经绝望!这股清军士卒看到祝之三部,喜极而泣!而且,军官已经逃亡,收编根本一点阻力都没有。

  至此,部队(清军)扩张到了三个营,兵力超过一千五百,另有老弱超过五百,伤兵五百。

  这时候,队伍中全部的哨官都是红旗军官兵,没有例外。

  部队的执行力更加强大。

  又两日,粮食已经吃光,牛已经杀光,只能杀马!莫迈七的骑兵,含着眼泪杀掉了自己兄弟一般的坐骑!

  祝之三没有搞任何特殊,仍然和战士们同吃同住,行军时间自己带队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消瘦的脸庞,竟然棱角分明了起来!全军上下数千人,目光说明了一切,他们已经认同了祝之三!

  陈振,这位红旗军的精英少尉,对于这一路的经历,简直都麻了!祝之三堪称运气逆天!敌后十多日,部队规模不断扩大,最终达到三四千规模,但,一次战斗竟然也没有发生!除了偶尔打猎开枪,连子弹都没有消耗几发!

  陈振虽然还是不服,他坚信自信自己的军事水平比起祝之三要强的多。但是,某一时刻,扫一眼官兵们对主官祝之三的眼神,他把“领兵打仗”这四个字中的“领兵”两字去掉了,只剩下坚信自己“打仗”的本事比祝之三要强的多。

  当部队跨过鸭绿江,全军已经是四个多营,兵力两千余!老弱病残近千,伤兵近千。加上八百多朝鲜壮军营,总兵力竟然达到了近五千!

  祝之三这支部队,竟然从重围之中带回来了近四千清军!

  要知道,这可是十个营的兵力。而平壤战役之前,清军的总兵力还不到五十个营。也就说,祝之三带领下,救回来了近五分之一的清军。

  更重要的是,小两千的老弱和伤兵,如果不带回来,流落在异国他乡,下场肯定是死!

  因此,当这支部队跨过鸭绿江,清军将佐官兵们都惊呆了。

  纷纷询问带队将领何人!

  何人?

  战前名不见经传的一个代理营官而已!

  祝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