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千年家族:从农奴到帝国 > 第二百九十二章 文字辈(八十)

  一个月后

  白露

  曹操大军从蒲阪渡口过了黄河,进入关中,与西凉联军在渭水两岸对峙。

  渭水不是天险,可以渡河的地方太多了。

  西凉骑兵在渭水沿岸不停地巡逻,生怕曹军过河。

  西凉联军虽然对外号称十万,但其实都是虚张声势。

  关中连年战乱,残破不堪,就算加上凉州,也不可能养活十万大军。

  西凉联军实际兵力是五万,跟曹操的军队同等人数。

  五万对五万,西凉联军唯一的优势就是地利。

  某天夜里

  五百精锐曹军士兵突然渡过渭水,在渭水南岸赶紧用沙子浇水建造冰墙。

  凌晨

  西凉斥候发现了曹军渡河,赶紧前来围剿渡河的曹操。

  然而,五百曹军弩兵躲在冰墙后面不停地射箭。

  冲锋的西凉骑兵损伤惨重,

  西凉骑兵披甲率很低。

  其实,他们以前披甲率还是很高的,主要是指董卓执政时期。

  因为那个时候,西凉军抢了西园军的装备。

  但是这些年,西凉军从西园军身上抢来的甲胄都磨损了,或者卖了,他们自己又没能力大规模制造甲胄,所以现在披甲率很低了。

  不披甲的骑兵,在弩兵面前就是被射成马蜂窝的下场。

  具体可以参考界桥之战。

  其实,如果西凉骑兵不顾伤亡地强行冲锋,完全可以凭借人数优势突破弩兵冰墙组成的防御阵地。

  但是,西凉联军是类似关东联军一样的乌合之众,看起来人多,其实只会互相拖后腿。

  大家都希望其他人的士兵冲锋去消耗弩兵箭矢,自己的士兵跟在后面抢战利品,所以就没人愿意冲锋了。

  “曹贼就几百人,我们有几万人,快冲啊!”

  “对啊,你们快冲啊!”

  “你怎么不冲?”

  “那你又怎么不冲?”

  “你冲我就冲!”

  “我也是,你冲我就冲!”

  “那你倒是冲啊。”

  “那你怎么不冲啊?”

  “因为我在等你冲啊。”

  “呵呵,那我也在等你冲。”

  “你不冲,那我也不冲。”

  “不冲就不冲。”

  西凉联军嚷嚷着,就是没人冲。

  几万人竟然不敢冲几百人组成的防御阵地,就这么眼睁睁看着越来越多曹军士兵过河进入防御阵地。

  西凉军众将都觉得此战必败了,于是让盟主韩遂去和谈。

  盟主韩遂前去曹操阵地和谈。

  苏斌趁机建议道:“丞相可以对西凉军使用离间计,假装跟韩遂有密谋。”

  曹操点头,在跟韩遂和谈时,不停地哈哈大笑,一旁的苏斌也时不时插嘴说几个笑话故事,让韩遂也跟着哈哈大笑。

  曹操指着渭水发誓道:“我曹操指渭水为誓,愿意停战,决不食言,否则,就让我曹操的子孙各个短命,还会被人当街杀死。”

  韩遂点点头,与曹操苏斌饮酒作乐。

  其余西凉众将不知道韩遂曹操苏斌在谈些啥,距离太远了,只能隐约听到笑声。

  等到韩遂回到联军后,马超对韩遂问道:“敢问叔父,曹贼与你谈了些什么?”

  韩遂如实回答:“没说什么。”

  确实没说什么,就是说一些家常,聊一聊天下美女,说几个笑话故事。

  马超不信,对韩遂很怀疑。

  其余西凉将领也不信,都对韩遂很怀疑,觉得韩遂可能跟曹操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密谋。

  翌日

  苏斌又对曹操建议:“不如假装同意和谈,以分化关中诸将。”

  曹操点头,然后给韩遂写了一张《关中停战协议》,里面规定了和谈停战后的各种事宜。

  曹操故意在协议里涂涂改改,假装是韩遂涂改过的。

  当天夜里

  这张协议送给韩遂后,韩遂很高兴,觉得停战有希望。

  然而

  翌日

  其余关中诸将都要求查看停战协议。

  韩遂只好把曹操写的停战协议交给众人观看。

  众将看到停战协议上有涂涂改改的痕迹,都很怀疑。

  该不会是你韩遂跟曹贼有密谋,不想让我们看到密谋内容,所以在上面涂涂改改?

  众人对盟主韩遂更加怀疑警惕。

  又一天后

  苏斌对曹操建议道:“丞相,可以出兵了,并且记得让士兵大喊那句话。”

  曹操点点头,让将领们去教士兵们说那句话。

  下午

  曹操撕毁停战协议,突然进攻。

  西凉联军大惊。

  不是说停战了吗?

  怎么曹贼突然进攻了?

  曹贼果然奸诈!

  然而,曹军一边进攻,士兵们还一边大喊:

  “韩将军你还在等什么?!”

  “韩将军你还在等什么?!”

  “韩将军你还在等什么?!”

  听得此话,本就怀疑韩遂的西凉军众将领,都不敢全力抵御曹军,担心韩遂偷袭。

  韩遂有苦说不出,他现在才明白自己中了曹操的离间计。

  但现在兵败如山倒,解释也来不及了。

  西凉联军互相防备队友,根本不愿意全力抵挡曹军的进攻,所以在人数差不多的情况下,很快就被曹军击败。

  西凉联军惨败后,众将领纷纷逃回凉州。

  曹操分兵多路,攻略关中。

  这次征讨关中的战役,苏斌苏林父子功劳很大,曹操向朝廷表奏二人的功劳。

  “韬略,吾之子房。”

  曹操这样评价苏斌。

  “子聚,有云台之能。”

  曹操这样评价苏林。

  苏林,字子聚,男,25岁,苏斌次子。

  苏林晋升为平西将军。

  苏斌加侍中,复县侯,封挺侯。

  苏斌以前就是县侯,安康侯,是从父亲苏渊那里继承来的,但是安康县后来被合并了,苏斌的安康侯也跟着自动丧失了。

  曹操为苏斌恢复了县侯,给了苏斌挺侯(县侯)。

  加侍中,意思就是在原有的官职上,获得侍中的权力,可以自由出入宫廷,包括皇帝的后宫。

  将军在汉末以后是贬值了的。

  在董卓乱政以前,除了度辽将军和中郎将,校尉就是最高的武官。

  什么前后左右、四征、四镇、四安、四平,在后汉都是杂号将军,并且不常设。

  除了各个中郎将,只有度辽将军是常设的,其他将军都是打仗的时候临时任命,打完仗就撤销。

  比如曹操少年时最想要的征西将军,就是你出征的时候任命你为征西将军,等你打完仗了,就把你征西将军的职位撤销。

  将军在以前是不常设的,只有中郎将和度辽将军这两个将军常设,这两个将军后面就是校尉了。

  至于大将军,真的有人觉得后汉的大将军是武官吗?

  后汉的大将军基本等于副皇帝了,并不是纯粹的武官了。

  所以,汉末三国时期很低级的校尉,在董卓乱政以前,都算是顶级武官了。

  不只是武官贬值了,文职一样贬值了,只是没武官贬值幅度大。

  一个州同时有四个州牧,八个刺史,整个天下同时有一百多个刺史,这能不贬值吗?

  同一个县,同时有八个县令,这能不贬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