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年代:从首届春晚开始 > 第6章:《春节联欢晚会》策划

  寒风飕飕,拍击在蓝毅夫的脸上,蓝毅夫蹬着二八大杠,眯着眼睛盯着路,不甚在意这严冬的寒冷。

  因为他的心中格外火热。

  穿越而来不过一个星期,就有机会参加一件注定要被记录在华夏春晚历史档案当中的大事,蓝毅夫怎能不激动。

  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动笔,把自己心中的想法一一写出来。

  春晚的呈现形式,节目的编排,甚至于关于这次春晚的宣传……蓝毅夫有太多想法了。

  又吭哧吭哧的蹬了半小时,蓝毅夫终于回到了北影厂,将自行车锁好,蓝毅夫小跑着上了楼。

  不过刚刚走进三楼的编辑室,蓝毅夫就是一愣,因为里面密密麻麻的坐着很多人,而唯一站在办公室中间的,正是自己的师傅郭凯。

  想起来了,今天是周二,北影厂编辑室开例会的日子。

  蓝毅夫刚才上楼的动静可不小,所以此刻大家的目光都看向了他,郭凯微微皱眉,不悦的呵斥了一句:“走路毛毛躁躁的,像什么样子?”

  蓝毅夫立即站直了身子,微微低下了头,装作认错的样子。

  空气凝固了一秒,郭凯又说:“坐吧!等会儿收拾你。”

  蓝毅夫松了一口气,连忙回到自己的位置坐下,众人也收回了目光。

  “你一大早干嘛去了?怎么不见你人影?”

  蓝毅夫刚坐下,坐在他旁边的曹红祥就偏过身来小声的问。

  曹红祥和蓝毅夫一样,也是今年加入北影厂编辑部的,两人的办公桌挨着。

  不过蓝毅夫是北大本科,曹红祥是中戏研究生,一进来就比蓝毅夫多六块钱,靠。

  蓝毅夫搓了搓手,让自己暖和一点,眼睛看着小老头,趁他不注意这才回答道:“别说了,一大早就去跑腿,现在才回来。”

  见蓝毅夫这副手脚冰凉的摸样,曹红祥不地道的笑了,不过他的笑容还没展开,就僵硬在了脸上。

  “曹红祥,你笑什么?我说话很好笑吗?”

  办公室中间的郭凯注意到了这边,冷着脸直接点名问道。

  曹红祥连忙摇头,呐呐不语,挨了两句批评。

  笑容不会消失,他只会从一张脸,转移到另外一张脸上,等郭凯移开视线,蓝毅夫笑了。

  不过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他笑了一下马上收敛,然后坐姿端正,拿出纸笔,一副认真的样子在听取今天的例会。

  所谓例会,就是北影厂的老编辑们到办公室来寒暄问暖,随便聊一聊接下来的工作。

  蓝毅夫来的时候,例会已经只剩下一个尾巴了,不过他也听明白了今天的主要内容。

  厂里今年还有两部电影的名额没有着落,郭凯这个编辑室主任鼓励大家积极创作,争取写出好的剧本交上去,把这两个名额拿下。

  电影的名额是需要争的,这在计划经济时代很普遍,因为厂里的经费总共就这么多,拍一部肯定就没法拍另外一部,那就只能优中选优。

  而且竞争的还不止是编辑部,就连导演室也要参与竞争,有些导演有毛病,好好的导演不当,偏要学着自己创作剧本,跟他们编辑室抢饭吃,很是讨厌。

  编辑室的编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听到郭凯说只剩下两個名额以后,也是摩拳擦掌,势要拿下一个名额。

  蓝毅夫也有了一丝丝的想法,不为其他,只因为剧本要是被厂里选中了,是有奖金的,而且奖金还不少,至少一百起步。

  ‘之后抽空得试试。’蓝毅夫这样想着。

  又过了二十多分钟,例会结束了,一些老编辑陆陆续续离开,其他人也回到自己的位置,蓝毅夫被师傅叫到了他的办公室。

  郭凯是编辑室的主任,有着自己独立的办公室,面积还不小,有十来个平米,里面放了一个书架,书架上满满当当的全是书。

  除了书架以外,就是一张半办公桌了,办公桌上面同样放了密密麻麻的书,不过即便书很多,但却分门别类的放着,整整齐齐的很是美观。

  这与小老头的严肃端正一脉相承。

  “刚才怎么回事?走路没个样?我怎么教你的?”

  一进入办公室,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批评两句再说。

  这也是蓝毅夫不愿意亲近小老头的原因,真的太传统了,把严师那一套弄得完完整整,让蓝毅夫体验得那叫一个亲切。

  这种时候别反驳,乖乖认错就好,小老头批评两句,承诺以后改正就行。

  蓝毅夫已经总结出了对付小老头的经验,所以这事很快就过去了。

  小老头问起了之前蓝毅夫去央视的事情,蓝毅夫如实告知。

  当听到这个徒弟说自己提出的好几个建议都得到黄一赫的认可的时候,小老头眼神中闪过许多欣慰,不过很快就被他掩过,重新恢复一副严肃的样子。

  “既然你师叔也让你写,那你就写吧!一个节目的策划不难,你可以试试。”

  郭凯没有把这事当回事,说完以后,他紧接着又问:“刚才我说剧本的事情,你听到了吧!”

  “听到了,师傅。”

  “你跟我学写剧本也有两个月时间了,该学的你也学得差不多了,之前都是小作业,这次给伱一个大作业,你独立写一个电影剧本出来,检验一下这段时间你到底学得怎么样。”

  “额…好的,师傅。”

  刚才还想着要自己试试写一个剧本赚奖金,现在师傅就给任务了,看来这剧本是必须写了。

  “嗯,就这样,你去忙吧。”

  “好的,师傅。”

  回到座位上,从坐上拿起自己的搪瓷杯,又给自己泡了一杯高碎。

  “来点,来点。”

  在蓝毅夫拿出装茶罐子的时候,曹红祥很自觉的把自己的搪瓷杯递了过来。

  蓝毅夫也没小气,用手抓了一大撮给曹红祥:“够一天了吧?”

  “够了够了。”曹红祥看着杯子之中的茶,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下面了,冲蓝毅夫竖起了大拇指:“毅夫大气。”

  “哈哈,下次曹哥回家的时候,再给我带点你们东北的土特产就成,特别是菌菇,你有多少我要多少。”

  “好啊!一言为定。”说完以后,曹红线就起身拿起自己的热水壶倒热水,同时也不忘给蓝毅夫倒。

  蓝毅夫手捧着搪瓷杯,感受着杯子传来的温暖,拿起桌子上的纸笔开始忙自己的事。

  曹红祥也差不多,在那翻开一本书,还不时的记笔记。

  其实曹红祥的工资不少,比蓝毅夫还多。

  蓝毅夫是大学生,一进来就拿22级工资,56块。

  而曹红祥是研究生,拿的是21级工资,62块钱,比蓝毅夫的还高六块钱。

  不过蓝毅夫是一个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所以他可以尽情的喝茶。

  而曹红祥就不一样了,听说家里面有十几口人,他每月的工资大部分都要寄回家里面去,所以才会如此拮据,每次都蹭蓝毅夫的茶喝。

  一点茶而已,蓝毅夫没有在意,给就给了。

  当然,关键是曹红祥这人不错,虽然偶尔会沾一点儿小便宜,但知道分寸,平时也很热情,请他帮点小忙,没有不答应的。

  没有想太多,蓝毅夫拿出纸笔准备写策划案。

  师傅布置的任务可以往后挪一挪,现在的首要任务是把今天自己在会议上的发言整理一下,然后再补充一点儿东西。

  【《春节联欢晚会》策划方案】

  在一个新本子的首页上,蓝毅夫一笔一划的写出了这十个字。

  在此之前,全世界都没有《春节联欢晚会》这个概念的,54年张骏祥导演执导的纪录片叫做《春节大联欢》,79年央视办的晚会叫做《迎新春文艺晚会》,而直到现在,晚会的名字也叫《迎新春文艺晚会》。

  别看仅仅只是一个名字的不同,它代表的含义可大有不同。

  策划案首先提出的第一个概念就是将传统的录播改为直播。

  单纯提出概念不行,还得解释概念,以及阐述直播的可行性。

  之前在会议室回答黄一赫的时候,蓝毅夫说他有一个室友是学无线电的,这不是胡诌,原主真的有一个这样的室友,而且这个室友总是喜欢研究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东西,每当他有突破的时候,就喜欢跟人分享。

  其中有一次就提到了电子信息的传播。

  因为父亲蓝玉的缘故,原主对电子之类涉及物理这个概念的东西没兴趣,甚至有些厌恶,他并不喜欢这个室友所谓的分享。

  可偏生原主记忆力极好,听一遍的东西基本上就能记住,所以继承了原主一切的蓝毅夫自然对直播的原理有了解释。

  技术方面确定了直播的可行性,然后就是现实层面确定直播的必要性。

  没钱是主要原因,让观众更好的参与进这场晚会是次要原因。

  以直播为前提,蓝毅夫又提出了直播存在不稳定因素的解决方案,方案就是他在会议上提到的三个,只是将这三个方案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完善。

  其中不免加上包括【让观众点节目】【有奖猜谜】(会议上别人提过,此处做完善)【零点倒计时敲钟】【主持人】等等之前从来没有过的内容。

  完整看下来,这份策划案可谓大胆至极,因为这是一份完全全新的节目形式。

  不过蓝毅夫一点儿都不担心自己的方案太新而被认为是异端,首先他有师叔在央视撑腰,没人会乱来,其次他后面方案的一切都聚焦在了【直播】两个字上。

  而【直播】,是解决央视当下缺钱,但又先要办好节目的最优解。

  并且这个方案是可控的,这一点很重要。

  所以它被接受的概率很大,后来也证明了它的可行以及央视领导的魄力,不然就不会有83届春晚了。

  可能是写得太投入,蓝毅夫全然忘记了吃午饭这回事,甚至于郭凯几次到他身后巡视,他都没有发现。

  当将策划案的最后一个字写完,蓝毅夫才感觉身体传来的困乏与饥饿。

  站起身伸了一个懒腰,蓝毅夫忍不住想,如果前世能有这种持续的专注能力,那自己应该也能考个985吧!

  “写完了?”一个声音突兀的从身后传来,吓了蓝毅夫一跳,他忙回过身去看,原来是自己的师傅。

  郭凯没管蓝毅夫,上前一步拿起他刚刚写的策划案就开始翻看,同时说:“给你留了饭,去吃吧!”

  原来竟然已经到了下班时间,而自己浑然不知?

  “谢谢师傅。”

  蓝毅夫一喜,顾不得其他,道了声谢以后就快步走向了师傅的办公室。

  果不其然,在师傅的办公桌上面放着两个有些老旧的铝饭盒,蓝毅夫连忙拿过来打开。

  一盒当中满满的都是白米饭,另外一盒当中有两个菜,一个酸溜白菜,一个土豆丝。

  铝饭不保温,再加上是冬天,饭菜已经有些凉了,可蓝毅夫一点儿都不在意,拿起筷子就往嘴里扒拉,丝毫没有形象可言。

  穿越到这边一个星期,蓝毅夫感受最深的,除了这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特别昂扬之外,就是物资的匮乏了。

  上辈子吃惯了大鱼大肉,然后吃饭讲究清淡。

  可现在,蓝毅夫一个星期就吃过一顿肉,而这一顿肉也才拇指大小的七八块猪肉,除此以外大部分的食物就是白菜、土豆、胡萝卜,豆腐,冬天也就这些了。

  因为肚中没有油水,一顿饭吃下去其实不顶饿,所以现在的人饭量很大,可偏偏一切物资限量,凭票购买。

  就很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