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从南明末代皇帝开始 > 第一百一十六章 糖税

  待李明忠瞿式耜离去,还剩下张同敞王弘祖两人。

  这二人不说毫无关系,只能说一句风马牛不相及,二人大眼瞪小眼,不知道皇帝还要说些什么。

  这时朱由榔从桌上拿起一本书,正是工部侍郎,不,现在已是工部尚书的宋应星所著的巨作《天工开物》。

  “朕此前看宋卿家写的这本书,忽然想到一件事。”

  张王二人并未发言,只等着下文。

  “经冬老蔗,榨汁入缸,煎至细嫩,如煮羹沸,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然后以瓦溜置缸上。其溜上宽下尖,底有一小孔,将草塞住,倾桶中黑沙于内。待黑沙结定,然后去孔中塞草,用黄泥水淋下。其中黑滓入缸内,溜内尽成白霜。”

  “可知道这写的是什么?”

  “万岁爷,可是讲的......如何制糖?”还是王弘祖接地气一点,一下子就猜到了里面的内容。

  “对。如今国库已是空空,内帑所剩无几。朕思来想去,要在广东这个地方快点找些银子,糖是个好东西。广东产糖甚多,一半在湛江徐闻,东莞惠州产量也相当可观。‘粤人饮馔好用糖,多以业糖为生,稽之莞邑,十居其四,蔗田与禾田略等’。你们看,甘蔗田跟禾田都差不多了。”

  “朕已令张家玉派兵前来迎驾。别山,你准备一下,届时领二卫东行,到东莞惠州去看看。”

  见张同敞当即领命,皇帝又道:“王伴伴,朕这此给你找了个肥差。”

  王弘祖一听冷汗就出来了:肥差?肥在哪?肥了谁?肥的是皇上还好说,要是皇上暗指肥的是自己,那不是要杀头的罪过吗?

  “奴婢不敢!奴婢愿为万岁爷驾前引马,至莞惠收缴糖税,奴婢一文钱也不敢肥己!”

  见这大太监没出息地砰砰磕头,朱由榔淡淡地说道:“糖税啊,朕还在想,是以内帑入股,还是仿崇祯朝矿税旧例。如今生民多艰,恐再伤国本啊。”

  王弘祖是一个字没听进去,除了那一句“崇祯朝矿税旧例”,顿时想起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于是头磕得更响了,声音都还带了些哭腔:“陛下,陛下,奴才一向并无私心,万事以陛下为先,陛下明察啊!”

  朱由榔这才反应过来,是自己胡乱引用旧事,结果那魏忠贤挂在树杈子上吐舌头的造型过于惊悚,勾起了现在这位继任者的恐惧心理,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你先起来,朕要用你,可以说直白一点,就是要充实内帑。”

  “但朕有言在先,一切行事,均应合乎法度,同时不可伤民过甚。至于具体怎么操作,到了东莞再说。届时张侍郎这边留一卫与你暂管,以免当地劣绅阳奉阴违。”

  老实说这个搭配极其怪异,大太监去代替天子收税,应该领着锦衣卫去才对,让腾骧卫去干这种活实在是丢人又脏手。问题是现在锦衣卫头子是马吉翔,要是让他跟王弘祖两人搞到一起干活,负负得正是绝对不可能的,沆瀣一气搞到民怨沸腾倒是大概率事件。这次也是想不出来如何安排,只能应急从权了。

  “一年来一直忙着搞城防烧水泥,这個人事改革也得抓紧了,不然以后很多事情都要拖后腿”,朱由榔暗自想着,随后对着仍在发抖的王弘祖说道:“三日后出发,你先去找宋尚书,这个制糖的流程都搞清楚。怎么收蔗,怎么榨汁,怎么熬制,温度、器具、配方、流程、成本、收益这几日统统都要记下来。该问的就要问,免得到时候被人骗了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是!是!万岁爷您放心,奴婢一定不负万岁爷所托!”

  “唔,东莞事了,还要去惠州一趟。那里刚刚光复,还是政令不畅的样子。而且此前受佟养甲出城溃兵冲击,也不知道现在是个什么情况。到时候张家玉的义军先给个名分再跟朕一起,与别山领亲卫一同入城,方可稍安惠州民心。”

  今天一天安排一堆事情,朱由榔的脑子已经有点迟钝,便让二人先回去准备,自己又拿起那本天工开物看了起来。

  不得不说自己前世读中学的时候时常听到的那句“语文作业做久了,做做数学题放松一下脑子”居然还真的有用。之前一直在做人事安排和任务分配,看着书上的一堆齿轮、杠杆、火窑、农具,硬是觉得越看越轻松。

  但是看到自己之前翻到的榨糖一页,就总觉得不得劲,变身工作狂的皇帝马上又下旨传宋应星觐见。

  不得不说城小就是好,叫人来谈事情方便。而且广州城中无论皇帝还是重臣,基本上都居住在南海县衙到广州府衙之间不大的一块位置,随便找谁都走不了多久。

  更何况宋应星这人太过于老实,一开始没看穿皇帝单独安排独门别院的险恶用心,以至于旨意刚刚出宫,一杯茶的功夫人便已在宫外求见。

  “宋爱卿来看看”,朱由榔完全没有负罪感,拿着书就指着其中一页上写着的“并列巨轴两根,木用至坚重者”一句问道:“这里的榨糖示意图,为何用的是木辊而不是石辊?”

  要是换个人,别说当朝重臣了,就是个中层官僚遇到这种事情怕是也要心生腹诽:你丫的专程把我叫来就是问这等狗屁倒灶的事情?

  不过宋应星拿过书细细看完了这一页,努力地回忆当时写作的过程,最后才说道:“这一章造糖有误。”

  “哈?”朱由榔惊了,您可是大佬,俺的偶像,说话这么不负责任的吗?

  “陛下”,宋应星倒是不慌,耐心解释道:“陛下手里这版为旧版,造糖这一章当成书之时臣并未亲自试验。后来终觉不妥,寻到糖寮自行试了一试熬煮制糖,才又修订了一些内容。”

  “哪里修改了?”朱由榔急了,咱的内帑充盈计划可不能就这么打水漂了!

  “陛下请看,此处说‘瓦溜底有小孔塞草,倾桶中黑沙于内。待黑沙结定,然后去孔中塞草,用黄泥水淋下’是错的,臣后来多处走访,还自己试验,实际正确的方法有二。”

  “‘二月梅雨作,乃用赤泥封之,约半月后,又易封之,则糖油尽抽入窝,至大小暑月,乃破泥取糖,其近上者全白,近下者稍黑,遂曝干之,用木桶装贮’,或是‘官糖取之再行烹炼,辟鸡卵搅之,令渣滓上浮,复置瓷漏中,覆土如前,其色加白,名洁白糖也’。”

  将糖用泥封口,半月换泥,换泥前加鸡蛋搅拌,如此反复至半年后才能制出白糖,而且封泥封得越久,糖色越白。

  “也就是说,原糖脱色所需的时间长达一月至半年?”

  宋应星点点头。

  “淦!朕的钱又要被耽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