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84:我要上大学 > 第三百零六章 目的

  杨兴武本以为只是偶遇,听到这番话,连忙表态。

  “李老师可真是折煞我了,您有事儿让人喊我就成,怎敢劳烦您亲自过来?”

  “嗐,闲着也是闲着,正好出来活动活动筋骨。

  自杨家庄一别过去快两年了,你现在的变化可真大,长高了不少,也白净了许多,再穿上这身军大衣,可真是个俊小伙儿!

  要不是问了林同学,我也不敢认你!”

  李付华说着拉住来杨兴武的手,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个遍,越看越满意。

  “李老师过奖了。”

  杨兴武笑着谦虚了一句,朝着一旁的林志伟点了点头。

  林志伟见此连忙热情低回应。

  “李老师,天气这么冷,咱们还是进屋说吧!”

  “哎!你看我这记性,杨同学一路舟车劳顿,咱们先去吃饭,边吃边聊如何?”

  “那就叨扰李老师了。”

  “啥叨扰不叨扰的,刚好我也好久没见你了,陪老头子我叙叙旧,你别嫌我烦就好。”

  “怎么会?我巴不得向李老师请教呢!杨家庄一别,想起当时您的教导,现在依旧受益匪浅。”

  “哈哈!你啊,出去了两年,倒是圆滑了许多,走吧!咱们先上车。”

  李付华说着招呼杨兴武上了车。

  林志伟见此连忙帮着杨兴武拿行李。

  “林学弟多谢了。”

  杨兴武向林志伟道谢了一声。

  “杨学长客气了,入学这半年多来,我在学校听的都是你的事迹,真是令人向往!”

  林志伟很是激动的说着。

  “加油,你也可以的。”

  “放心,我会向你学习的。”

  “那就好,加油,希望能在学校听到你的消息。”

  杨兴武说着拍了拍林志伟的肩膀。

  林志伟闻言更加激动不已,帮着杨兴武把行李放入车里后,李付华与杨兴武三人一起坐车去了教育局的食堂。

  包间里,李付华热情地招呼着两人。

  “杨同学,林同学快入座,都说上车饺子下车面,正好尝尝咱们这道鲤鱼焙面如何?”

  杨兴武闻言看向这道名菜,说是名菜其实就是做好的糖醋鲤鱼上铺了一层炸好的焙面,炸好的焙面,细如发丝,蓬松酥脆,盖在鱼身上,卖相倒是不错。

  杨兴武夹起一片焙面,沾了沾汤汁,这才送入口中,味道是甜中透酸,酸中微咸,毕竟汁就是糖醋汁儿。

  “好吃!出去这么久,还是很想念家乡的味道。”

  “杨学长说的不错,京城的饭虽然不错,总觉得差点什么?”

  “哈哈,好吃那就多吃的儿,坐了一天的火车了也累了吧!”

  李付华很是热情地招呼两人吃饭。

  三人边吃边聊气氛很是愉快,眼看吃的差不多了,李付华看向杨兴武由衷地夸赞道:

  “杨同学,没想到你竟然取得了这样的成绩,真是厉害!

  还记得刚见你时,就觉得你的未来不可限量,没想到还是低估你了,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先是发表有关广场协议的论文,每一步都分析的很是精准,之后又是创汇百万美元,在各大高校掀起了创汇的热潮。

  还有你去年说的有关经济区的问题。

  还真是验证了那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林志伟听到这番话,停下筷子,崇拜地看向杨兴武。

  “李老师过奖了,这又不是我一個的功劳,还有不少同学和学长学姐帮忙,不然创汇之路也没有这么顺利。”

  “杨同学谦虚了,在青年报上看到你创汇成功的消息,我就向你们学校的老师打探了一下,他们对你评价可是很高的。”

  李付华说着乐呵呵地看向杨兴武。

  “这都是老师关怀!”

  “老师再怎么关怀,你也得自己有有本事不是?所谓打铁必须自身硬,就是如此。

  你这两年做出来的成绩,比我想象当中的更厉害,不愧是全国状元。

  多亏了你,有你这个榜样在,这两年咱们省的教育事业,算是赶上了全国平均水平。

  有不少学生都是看了你当时的报道,坚定了求学的信念。

  可惜咱们省的教育资源着实有些差,孩子们只能三更半夜起来上早读,背书学习。”

  杨兴武听到这话,沉默不语。

  他也是在步入社会以后,才知道,原来早上五点多上早读不是全国统一的。

  除了山河四省,好像别的地方都不用这么早去学校。

  但是这里面上早读,最早的应该只有他们了吧!

  夏天五点半上早课,一直上到七点,回家吃早饭,八点上正课,到中午放学,下午是两点半到六点左右。

  到了冬天,早课延后四十分钟,正课会推迟到八点二十进行。

  而这只是小学的上课时间表,除了学前班不用上这个早课外,从一年级开始到五年纪一直如此。

  这是他上辈子读一年级经历过的事,现在想想仍然记忆犹新。

  许多人都说中原人考试厉害,不过都是那时间熬出来的罢了,真要说教育资源的话,还是比较拉胯的。

  以他为例,他们村里能坚持到读完高中的人都没几个,即便是以这样惨淡的数据,每年高考生都有几十近百万。

  哪怕是在这个时代,有资格参加高考的学生不过十万人左右,加上预考筛选掉的人,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老师,咱们没想着扩建或者新建大学吗?”

  林志伟看着沉默的氛围,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咱们现在全省七千多万人口,大学就那些,扩建又能扩建多少?”

  李付华说到这里不由得叹了口气。

  “那怎么办?”

  李付华闻言没有接话,看向了杨兴武。

  察觉到李付华上目光,杨兴武思索了一会儿,迎着李付华的目光问道:

  “李老师,我能帮上什么忙?”

  “你肯定是能帮上忙上的,按照你现在的成绩,你的成长比我想象当中的更快,毕业了

  肯定会留在京城,希望以后有机会了多想想家乡……”

  “李老师放心,即便您不说我也会多考虑家乡的,这里毕竟是我的根。”

  “好好好,哈哈!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李付华听到杨兴武的承诺很是高兴。

  达到目的后,李付华话题一转,聊起了最近比较火热的教育问题,这段时间三川图书公司出版的状元笔记都卖到省城来了,买的学生络绎不绝,在学生和家长之间引起巨大的反响。

  “对了,你的那个状元笔记我看了写的非常不错,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了解知识点。”

  “李老师见笑了,没想到会造成这样的结果,也不知道这样是对是错?”

  杨兴武说的这里叹了口气,自己的这本笔记给家庭好的同学提供了方便,给家庭条件本就差的同学,加大了负担。

  这也算是变相是削弱了普通学生的求学机会,想到这些,他就有些后悔。

  “你可是担心家庭条件差的学生买不起?”

  看到杨兴武的表情,李付华稍微一想就明白了问题所在。

  “对,还请李老师教我。”

  “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现在的老师水平也有限,有了你这本笔记,他们可以更好地授课,些条件差的学生们,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们借书抄。

  真正好学的人自然会克服这些困难。

  你只是身在局中而已。”

  杨兴武听到这话,茅塞顿开。

  “多谢李老师解惑。”

  “哈哈,这下不担心了吧?”

  “不担心了。”

  “那快吃饭吧!”

  李付华说着招呼两人吃饭,吃过午饭,李付华让人在招待所开了个房间让杨兴武休息。

  安顿好杨兴武后,李付华回到办公室继续办公起来。

  忽然李付华想到了什么,拿起桌上的电话,打了出去,没多久电话挂断。

  ……

  杨兴武走进房间,放好皮箱和书包,简单洗漱了一凡,就躺在床上沉沉地睡了过去。

  下午四点,杨兴武醒来后,出了招待所,先是去了趟邮局给赵晓雅发了封电报,简单说了一下自己的情况。

  做完这些后,他这才在附近溜达了起来。

  八十年代的省城,有些破烂不堪,毕竟成为省会才不过三十年的时间,比起洛市都差太远了。

  四处溜达了一圈,破破烂烂的东西,他也提不起兴趣,直接回了招待所。

  回到房间,杨兴武回想起与李付华的交谈,总觉得有些不对劲儿,如果只是让他回报家乡的话,犯不着如此大动干戈,先是亲自相迎,又是安排休息的,怎么看怎么不对劲儿?

  想到这里,杨兴武顿时警惕了许多。

  五点半,门口响起了一阵敲门声。

  杨兴武听到声音打开门就看到李付华在门口。

  “杨同学,休息的如何?”

  李付华看到杨兴武热情的问道。

  “睡了一觉,身体舒服了许多,多谢李老师关心。”

  “那就好,豫剧一团今晚有演出,杨同学要是不忙的话,陪老头子去听听戏吧!”

  “李老师说的豫剧一团,莫非是常大家的那个香玉剧社?”

  杨兴武听到这话,顿时来了兴趣。

  “自然,怎么是不是想起了你语文书上学过的香玉剧社号?”

  “确实,要是能遇见常大家就好了。”

  “那得看运气,她现在的时间不确定,要去看看么?”

  “去,李老师您等我一下。”

  杨兴武说着回到屋里,取出一份点心匣子,递给了李付华。

  “李老师,这是我从京城带来的京八件,您尝尝。”

  “好好好!今天我也收回礼。”

  李付华高兴地接过杨兴武递过来的点心匣子,两人一前一后出了招待所。

  出了招待所,看到等在门口的轿车。

  李付华招呼杨兴武上车后,车子径直开向了豫剧一团。

  李付华和杨兴武两人到的时候,节目已经快开始了,两人刚坐下喝了杯茶水,剧目开场。

  豫剧一团前身为豫剧大师常香玉创办的“香玉剧社”,创建于建国前一年,至今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

  剧院表演的传统曲目有《五世请缨》、《泪洒相思地》、《铡美案》、《金沙滩》等等。

  杨兴武坐在座位上,看着台上的表演,听着亲切的语调。

  过了许久,他这才听出来演的是《金沙滩》的故事。

  故事主要是讲了北宋初年,宋太宗赵光义急于消除边患,亲赴边境与萧太后谈判,却不料中计被困幽州城。

  辽方为使宋方答应割让黄河以北疆土。

  在金沙滩设下大宴,请宋太宗签约,杨业将计就计,命杨大郎假冒宋太宗率杨家兄弟赴宴,与辽军展开殊死厮杀,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英烈悲壮的英雄赞歌。

  杨兴武对这个剧目不是很熟悉,毕竟他年轻的时候,也不怎么喜欢听戏,如果是《花木兰》的话,他说不定还挺感兴趣的,毕竟开篇那句: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

  可谓是脍炙人口。

  转身看着李付华认真听戏的样子,杨兴武没好意思打扰,将近两个小时戏结束以后。

  李付华带着杨兴武吃了顿晚饭,就嘱咐杨兴武休息。

  第二天,杨兴武起床后,在招待所吃了顿早饭,李付华接上杨兴武离开。

  到达目的地后,杨兴武下车后,看着一个有两三层的小楼,院子还有些破旧,许多地方积雪都没化完,看着眼前的情况,杨兴武很是疑惑。

  “李老师,咱们这是?”

  “走吧!进去看看。”

  李付华说着迈步走了进去,杨兴武闻言,连忙跟上。

  “李老师,欢迎欢迎,热烈欢迎你莅临指导。”

  杨兴武和李付华两人刚走进大楼,迎面走来几个中年人,热情地与李付华握手,招呼两人上楼。

  “想必这位就是杨兴武杨同学吧?”

  鲁志华说着朝杨兴武伸出

  了右手。

  杨兴武虽然不太理解,在看到李付华的情况后,他也没扫兴,与几人一一握手后,这才问道:

  “几位这是?”

  “杨同学,这是咱们的油画基地。

  秋交会上,你一举创汇百万美金,全国上下十几个贸易团谁不心动?

  各地的贸易团都在跟进油画项目,莪打听到李老师认识你,这才拜托李老师,带你过来看看,顺便请你指导一下!

  看看我们的油画质量如何?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