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84:我要上大学 > 第三百零三章 杨兴武的想法

  余利民闻言很是高兴,当即拿起一张纸递给了杨兴武。

  “老师,这是?”

  “小郭的履历,你先看看!”

  杨兴武连忙接过,在听到老师夸赞的时候,他并未掉以轻心,毕竟能参加那个级别的会议,一共才六十多人,国内去的人按八成来算,这位郭博士能在年轻一代脱颖而出必定非常厉害。

  但是在杨兴武看到老师递过来的履历后,他还是感受到了压力。

  从身份上来说,这位郭博士下过乡插过队,当过几年知青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届高考生,当时考上了南开大学,研究生在社科院研究生院就读,去年二月份毕业,现在在社科院当助理研究员,工作的同时,还是在读在职博士。

  如今不过是29岁的年纪,说句人中龙凤也不为过。

  哪怕几十年后,29岁的博士依旧是非常厉害的人物。

  现在可没有直博一说,只能在本科毕业后,一路读硕士,再读博士,慢慢地往上升。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这哥们儿读的专业和经济学不说毫不相干,根本就是八竿子打不着,本科读的哲学,硕士读的马列科学社会主义,博士读的法学,这就让人很是无语,看到这里,杨兴武顿时感觉有些扯淡,他本以为这位郭博士是半路出家的,没想到读的几个专业一点边都不搭,还真是谁都能当個经济学家啊!

  余利民看到杨兴武沉默,追问了又句:

  “怎么?怕了?”

  “没有怕,我只是纳闷儿,好像谁都能当经济学家了!”

  “现在路边卖茶叶蛋的人都能给你讲两句生意经,说两句经济大势。”

  杨兴武听到这话,有些疑惑,卖茶叶蛋的现在这么厉害了吗?

  “老师明白你的想法,其实这也不一定都是坏事儿,经济学入门简单,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才好宣传!

  经济学易学难精,我搞了半辈子的经济,也没敢说搞懂。”

  “老师,我知道了。”

  杨兴武闻言连忙回应。

  “嗯,你明白就好。

  对了,你们完善的有关人参深加工问题,吉省那边已经着手进行研发,你们给的建议和方向,他们都在认真尝试。”

  “如此一来,等到辽参在广交会上打出名声以后,再顺势推出相应的人参制品,也算是水到渠成!”

  “这是自然!前段时间你捐的那十万块,我让几个老师写了个方案,大概有以下两个方向:

  主要是是扩大大对贫困生的补助,学校的贫困生非常多,咱们经济学院就把原来的人员扩大了一倍,与国家补贴相同,每人每月补助五块。

  其次就是加大对去广交会人员数量的选拔,今年试着推行了两次,效果还不错,明年还会扩大规模。

  大概就是这两个方向,你还有其他建议吗?”

  “没有,就按老师这个方案来就好,扩大贫困生人员的补助,可以让更多的同学专注到学业上面来,扩大对广交会人员的选拔,可以增长同学们的见识,更好的学以致用。”

  余利民听到话很是欣慰地点点头。

  聊完了正事儿,杨兴武又陪着余利民闲聊了一会儿,这才告辞离开。

  走出余利民办公室后,杨兴武思考了一下,转身去了大四上课的教室,一路辗转许久,这才找到韩文静。

  “韩学姐,别来无恙!”

  韩文静正坐在教室里思考着问题,听到声音回过神来,抬头看到杨兴武走了过来。

  杨兴武一路走一路跟认识的学长学姐打着招呼,秋交会之行,他也认识了不少学长学姐。

  “呦!杨学弟,你可是稀客!不陪着你的小对象,怎么来我这了?”

  韩文静看向杨兴武笑着调侃了一句。

  “哈哈!韩学姐见笑了,实不相瞒,我这次来是有事相求!”

  面对韩文静的调侃,杨兴武打了个哈哈,直接说明了来意,一起去了两次广交会,他对这位韩学姐的脾气也算有所了解,有事直接说就好,拐弯抹角反倒让人不喜。

  “哦?什么事儿,你说说看!”

  “不早了,去食堂边吃边聊吧?”

  “行,你等我一下。”

  韩文静说着收拾了一下书本,这才跟着杨兴武两人一起去了食堂。

  打完饭,两人坐在一起边吃边聊。

  “现在可以说了吧?搞的神神秘秘的?”

  “其实也没什么?我记得韩学姐说杭城人,这次找你来其实,是想让你帮忙买本最新出版的温市县志,再顺便打探一下,温市的那些人最近都在干什么行当。”

  韩文静听到这话有些奇怪,她有点搞不懂杨兴武的想法,要县志做什么?何况县志几十年才修改一次,滞后性太大了,莫非这位学弟又有了新的想法不成。

  想到这里,韩文静问道:

  “杨学弟这是发现什么新目标了吗?”

  “也没什么新目标,韩学姐还记得四月份去春交会的时候吗?当时老师跟那些讨论过有关把大王的问题,老师还考校过咱们仨。”

  “确实有这么回事儿!”

  韩文静闻言点了点头,第一次去广交会的时候,余老师跟几位老师讨论过国内的经济风向,在余老师的考校时,她曾经介绍过八大王的事情,所作所为以及最后结局。

  想到这里,韩文静心里想到了一个可能,猛地抬头看向了杨兴武。

  “你的是想了解那些人现在都在做什么生意?”

  “韩学姐高见,都说浙商最会做生意,早在十几年前就有了敲糖帮,也就是鸡毛换糖,在段时间以来,我发现在近代经济发展中,大多都是以拿温市开刀为典型,八大王就是典型,所以我就想通过县志了解一下温市的风土人情。”

  韩文静听到这里佩服不已,不由得对着杨兴武比了个大拇指。

  “杨学弟佩服,没想到你观察居然这么细致,身为浙省人,我都没有你了解的清楚,更没有想到通过县志来了解温市的经济发展和格局。

  难怪你能创汇成功,真是厉害!”

  “韩学姐过奖了,还望学姐多帮帮忙,顺便打探一下,那些人最近在做什么生意?

  你也知道县志有滞后性。”

  “这个没问题,不过你既然知道县志有滞后性,也应该明白,县志修的时间,快的十几年修一次,慢的几十年修一次,我也无法保证,现在的县志是什么年代的,你确定要吗?”

  杨兴武听到这话,停下来吃饭的动作。

  诚如韩学姐所言,县志修的时间确实有点长,还比较滞后,不过想想现在应该有一版了吧!

  毕竟破四旧以后,啥东西都没了,如今过了这么久了也该修好了吧!

  想到这里,杨兴武看向韩文静说道:

  “韩学姐如果有建国后的县志麻烦带一本过来,如果没有的话,还请韩学姐多帮帮忙!”

  韩文静闻言点了点头。

  “好,我明白了,如果还没近代的县志,我让老乡帮你打探一下温市的最近情况。”

  杨兴武闻言连忙道谢。

  “杨学弟客气了,帮你也是帮我自己,你这个法子倒是不错,哪怕啊分配了工作,也能用得到。”

  杨兴武听到这话连忙问道:

  “韩学姐,分配的地方定了?去哪里?”

  “那里有这么快?估计的等到明年四五月份,才能确定。”

  “韩学姐有心仪的地方吗?”

  “自然有,不过我还在犹豫要不要去留学或者在国内读研。”

  韩文静说到这里不由得叹了口气,如今她已经大四,再有半年就该毕业了,有些迷茫。

  “那不如先等分配的工作下来后再看看,不满意的话再深造。”

  “也只能这样了。”

  “韩学姐宽心,车到山前必有路!”

  “嗯,我知道。对了,最近怎么没见你有什么动作?”

  韩文静说完看向了杨兴武。

  “啊?什么动作?”

  “你不是创汇成功,怎么不趁热打铁多做几个项目?

  据我所知,在广交会上天天围着你的那个李厂长,现在跟谢明国和王书华他们达成了合作关系。”

  杨兴武听到这话愣了一下,他暗道咋把这茬给忘了,这个李厂长在广交会上帮了他不少忙,可惜他手里没有什么好项目,自然就耽搁了下来,没想到,李厂长跟华清建立了合作关系,顿时就来了兴趣。

  “他们打算生产什么东西?”

  “陶瓷雕塑。”

  “国外的?”

  “对,据说都是老外的知名雕塑,像什么《自由女神》、《雅典娜》、《断臂维纳斯》等等。”

  韩文静说到这里观察起了杨兴武的表情。

  杨兴武听到这话,顿时恍然大悟。

  “这个东西确实不错,我记得京城陶瓷厂有生产过寿星公和财神爷的陶瓷,现在东西不好卖,生产这些雕塑也算是另辟蹊径了,说不定真的能让谢学长他们成功呢!”

  韩文静认看着杨兴武,发现他神情不似作伪,这才问道:

  “杨学弟,你就不生气?”

  “生气啥?”

  “谢明国和王书华他们明明是抄袭你的创意啊!你弄个油画他们看弄个雕塑,这不就是简单的把你的想法搬运了过来吗?”

  韩文静说到这里有些义愤填膺起来。

  “韩学姐息怒息怒,就算没有些学长和王学长他们,你就能保证南方的那两个学校不会有在想法吗?

  我想到了油画,算是打开了创汇的门路。

  别人想创汇自然而然会研究我的法子,从油画的方面入手,而雕塑又恰好符合这些特点,自然就被人找到了,大家都是聪明人,一法通万法通。

  总不能因为我创汇成功,就不让人创汇了吧?

  何况我的本意也是想把大家引领到创汇路上去的,学姐你也明白,咱们国家现在到处都是需要外汇的地方,莪即便再有本事,也比不上大家一起集思广益的想法啊!”

  韩文静听到这话,不由得撇了撇嘴。

  “我就不信你没想到这个法子?这本该是你的东西,你跟陶瓷厂合作,还能稳固你的实力。”

  “确实是想到了,但是帮助不大,顶多算得上锦上添花罢了,让别人去做,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还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提高大家的创汇热情。”

  韩文静确认了心里的猜测后,越发不太明白自己这位学弟究竟在搞什么鬼?

  “你就不怕别人踩着你上去?”

  “这样不是更好吗?一支独秀不是纯,百花齐放春满园!”

  杨兴武很是无所谓的说道。

  自从他创汇百万美元以后,虽然还能继续创汇,比如韩学姐说的陶瓷雕塑,但是再次创汇的取得的效果自然没有第一次那么轰动,顶多算的上锦上添花。

  何况这两年是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如今已经是86年1月,再过两个月,除了已经确定成立的淮海经济区以外,863计划也要开始实施了,这个计划是科学家的战略眼光与政治家的高瞻远瞩相结合的产物,凝练了我国发展高科技的战略需求。

  直到三十年后推出了新的计划,这才结束了自己的使命。

  再加上余老师交给他的巴山轮会议的信息,他更没时间去跟进这些东西了。

  与其自己独占,不如把扬名的事情让给其他人来做,如此还能调动大学生的热情和想法,如此也能让他们认为,创汇其实没有想象当中的这么难,群策群力之下,总有奇思妙想涌现。

  到时他也能借此寻找志同道合之人,国家发展,经济振兴从来不是靠一个人,即便这个人再天才,在滚滚大势之下,依旧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时代的一粒沙,落到个人的肩膀上,就是一座大山。

  最近一百年多年以来,涌现了各种惊才绝艳的天才,那些人甚至比穿越的自己更牛厉害,也是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之下,才有现在的国家。

  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渺小的,哪怕可以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力量也是要限的,如果有了么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为之奋斗,他也可以轻松不少。

  自己或许没有他们厉害,但是领先的眼光可以让他避免出错,相信在自己的引导下,聚集了这么多志同道合之人,国家可以发展的更好,这也是他在听到韩文静的

  抱怨时,不置可否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