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重生84:我要上大学 > 第二百六十六章 再见刘大河

  杨兴武心里想着事情,自顾自地往前走着,走了一会儿,发现有些不对劲儿,一扭头发现孙俊才和刘跃华还在后面没有跟上来,看着愣在原地的两人,喊了声。

  “你俩都愣着干啥?赶紧走啊?”

  “哦,来了来了!”

  刘跃华和孙俊才听到喊声,回了神,立马抱着衣服跟了上来。

  来到杨兴武身后,孙俊才小心翼翼地问道:

  “兴武,真有这么好的猪?”

  “是啊!按你这么说的话,这白猪可全都是宝啊!”

  刘跃华有些激动,刚才听到杨兴武说起这种白皮猪的特点,他的第一想法要是真有这种猪就好了,到时候抓几只给家里养,家里的父母兄弟姐们就不用这么受苦受累了。

  “确实是有这种猪,我在图书馆里查过资料,这俩猪一个英国佬的克夏猪,一个是丹麦的长白猪,五十年代就引进过一批,改开的时候又引进了一批,都是在南方,现在知道的人还不多。

  当然这猪也并非完美,容易生病,不如咱们本地猪适应性好,再就是肉质没黑猪好。”

  听到两人的问题,杨兴武如实告知。

  至于为啥五十年代引进的白猪没有普及?估计是退化了吧!

  不然这几年又怎么会再度进口?

  “肉质不好也是肉,我们那边不到过年想买肉都难,但是容易生病就是大问题,万一买回去死了,这就亏大了。”

  “那也得试试,总不能都死吧!何况现在都过了这么多年了,应该适应了咱们国家的生活了吧!

  兴武,走,咱们快去你老乡哪里问问,让他给打听打听也行!”

  “对,咱赶紧走吧!”

  刘跃华听到这话顿时也反应了过来,连忙催促起来。

  杨兴武听到两人的催促,先是坐上公交回了趟招待所,放好衣服后,再坐车到了刘大河家里附近。

  下了车后,杨兴武带着刘跃华和孙俊才去了趟菜市场买了两斤猪肉和一斤糖果,这才领着往刘大河家里走去。

  “城里的猪肉可真贵一斤都要一块五了,我家那边过年都不一定能卖到这价!”

  “俺家那边也是,平时猪卖的也少,价格也不低,杀的猪少,买肉都得找人,过年还好一点,都是卖猪的,价格也能上去。”

  孙俊才和刘跃华看着杨兴武手里拎着的猪肉有些感慨。

  “这下好了,要是能找到白皮猪,家里的日子可就好过多了。”

  “是啊!到时俺大俺娘就不用这么累了,这种猪养一年就能卖不少钱,以后家里盖房子就有钱了。”

  “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是啊!会好的,哪怕遇不到也没事儿,回了学校咱一起查,总能找到的。”

  “对!一定能。”

  杨兴武三人说着话,不知不觉走到了熟悉的大门口。

  “到了,我去喊人。”

  杨兴武说了一句走到大门口,朝着里面喊道:

  “刘大爷,刘大娘,恁在家吗?”

  杨兴武一连喊了两三声,这才停下。

  刘张氏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手里拿着五色纸做着“衣服”,听到熟悉的乡音,连忙停下手里的活,快走到门口,打开大门就看到杨兴武正站在门口。

  “孩儿,你来了?”

  刘张氏一句话没说完就红了眼眶。

  “来了,大娘,恁好好的不?”

  “好好的、好好的,走,咱进家里说。”

  刘张氏说着抹了抹眼角,拉着杨兴武进了院子,看到他身后的两人也连忙招呼起来。

  “这俩是恁同学?都快进屋。”

  “是嘞!大娘好!”

  “咦,恁这官话说嘞不赖,走,咱进家。”

  刘张氏听到熟悉的中原官话,对刘跃华和孙俊才也更加热情了。

  刘跃华和孙俊才闻言一起进了屋。

  进了屋,四人坐下后,刘张氏看到杨兴武手里的猪肉,又嘟囔道:

  “买恁些东西弄啥?家里啥都有!”

  “那有空手上门嘞?”

  杨兴武闻言笑了笑,走到橱柜跟前,打开橱柜把肉和糖果放了进去。

  “还能不管你们饭?直管吃就中,还带啥肉?恁读书也赚了不多少钱,别恁瞎花钱!”

  “知道了,大娘,俺大爷来?”

  杨兴武听到这话点了点头,问了问刘大爷的去向。

  “在码头嘞,再有一会儿就该下工了,小华也快放学了……”

  “大娘,信恁收到了吧?”

  “收着了收着了,谢谢你啊!孩儿,要不是恁,还不知道家里啥样来?老家恁好,俺就不膈应了。”

  刘张氏想起两個月前寄来的信,很是激动,对于眼前的小老乡,她们一家很是感激,他们想念了三十年的故土,如今终于等来了消息。

  “啥谢不谢的?顺手的事儿,家里现在过的不错。”

  “是嘞!大娘,兴武,回家顺手嘞事儿,都老乡别恁客气。”

  “是哩!”

  孙俊才和刘跃华看到这个情况,连忙出言安慰。

  看到刘大娘的状态,杨兴武很是理解,人老了就会有落叶归根的想法,念了三十年的老家,终于来了消息,情绪自然是控制不住。

  “大娘,刚才忙啥嘞?”

  杨兴武想起路过院子时,看到桌子上红红绿绿的一堆东西,想着去转移刘大娘的注意力。

  “做衣裳嘞!这不快十月一了,到时候烧给先人们,这下好了,到时候送衣裳,还能跟他们说说家里的情况。”

  刘张氏说到这里,心里好受了不少。

  “是嘞!今儿都二十三了,再有七天就到十月一了。”

  “是啊,也该秋祭了。”

  “大娘,教俺做这衣裳呗!别到时忘了,传承可就断了。”

  “哎!这咋能忘?一年就两回?”

  刘张氏听到这话,笑呵呵地摇了摇头。

  杨兴武听到这话却不以为然,那有什么不会忘?顶多是现在不会忘而已,几十年后,还有人会问为什么会在路边烧纸?

  刘大娘口中

  的“十月一”即农历十月初一,是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这个节日起源周朝,但大多流传于北方,山河四省地区一年祭祖两次,清明和寒衣,两个节日为主。

  在他们那边每到寒衣节,晚饭后,都会拿上篮子放上用五色纸做成的“衣服”和“阴钞”和一碗饺子,来到自家大门外或者大路边致祭。

  先用炉灰撒上五个圈,以代表祖宗五代;旁边再撒一个,代表“孤魂野鬼”。

  灰圈要留口,面向坟墓方向,然后口念祭语并烧掉“衣物”和“阴钞”,把饺子连汤泼洒到纸灰上。

  如果没有墓地或亲人在外地的,则在十字路口处画圈烧纸钱、纸衣,为先人送衣、送钱。

  许多地方还在门口路边放置灯盏,为鬼魂照明,俗称“放路灯”。

  “大娘,咱一起去看看呗!你们做衣裳,俺们那边除了衣裳,还要送纸扎。”

  刘跃华听到这话顿时也来了兴趣,他也想看看两个地方的“衣裳”差别大不大。

  “俺那边也是。”

  孙俊才听到这话也来了兴趣。

  刘张氏听到这话也没再推脱,带着三人走到桌子跟前坐下。

  杨兴武三人看着刘大娘做着“衣裳”,三人正看的认真,忽然大门再次推开,刘大河走了进来。

  “大爷回来了?”

  “咦,小老乡恁啥时候来类?”

  刘大河听到喊声,看到杨兴武在院子里坐着很是惊喜。

  “才来没一会儿,大爷累不?该退休了吧?”

  杨兴武说着起身来到刘大河跟前。

  “累啥?比种地轻省多了,走,咱爷俩进屋,老婆子该做饭了,衣裳明儿再做。”

  “哎!知道了,恁快进屋吧!”

  刘张氏说着收起了五色纸,洗了洗手,这才进屋做饭。

  堂屋,刘大河招呼着杨兴武三人坐下。

  “还以为恁这次没来呢?广交会都结束了。”

  “这回比较忙,结束了才来看恁和大娘。”

  “俺知道,不是有个啥外鬼总统来了肯定得忙。”

  “那是嘞!”

  杨兴武陪着刘大河聊着天,没多久刘小华放学回来后,看到杨兴武来了很是开心地喊道:

  “小叔,你来了?”

  “来了,橱柜给你俩买的糖果,自己拿吧!”

  “好嘞!谢谢小叔。”

  刘小华说着搬起一个凳子,跑到橱柜跟前,踩着凳子拿上糖果跟妹妹一起吃糖去了。

  “这孩子……去喊恁大爷过来待客!”

  “知道了!”

  刘小华答应了一声就出了院子。

  刘大河看到这一幕摇了摇头。

  “小孩嘛,正是贪吃的时候。”

  “现在的小孩儿,比起俺们可是好多了。”

  “那是,时代在进步嘛!”

  “那是嘞!”

  刘大河听到这话,顿时乐了。

  “小老乡,恁这啥时候走?”

  “明儿就走了,今儿特意来看恁嘞!”

  “那中,等会儿咱爷俩好好喝几盅。”

  “好嘞!”

  杨兴武听到这话也没推辞。

  几人又闲聊了一会儿,刘张氏做好了饭,喊道:

  “别说了,吃饭了!”

  刘大河听到老伴儿的喊声,招呼杨兴武几人入座。

  饭菜上桌后,刘大河带着两个儿子和杨兴武三人一起入座。

  刘根生拿起酒瓶给众人倒酒。

  “来,小老乡这杯酒俺们敬你,谢谢恁这些天帮忙,都军训了还专门回趟家。”

  刘大河说完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谢啥谢?都老乡,别恁客气。”

  杨兴武说着也喝了一杯。

  “那不中,小事儿不谢,这是大事儿必须得谢。”

  刘福生说着也跟杨兴武喝了一杯酒,随后刘根生也学着父亲和大哥的样子敬酒。

  喝完三盅酒后,刘大河热情地招呼杨兴武三人吃菜。

  “来吃菜吃菜,刚喝了那么多酒,吃口菜压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