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武在参加完同乡会之后,就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学习当中。
大一的课程在大学四年当中来说都是最多的。
他也没时间搞其他副业,正如他先前所想的,读书要紧,赚钱机会有的是,没必要因为一点钱财,本末倒置。
……
杨家庄,杨春生家里,杨小兰拿着杨兴武从京城寄回来的信,一字一句的读着。
“娘,我是小武……”
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认真听着。
听杨小兰读完信,一家人又拿起了信封里的照片看了起来。
“好,好啊,脸上有肉了,看来小武在学校过的还不错!”
王招娣拿着杨兴武的照片看了看,笑得合不拢嘴。
“那可不?你没看小武说在学校天天吃肉,也花不了几块钱吗?怪不得人人都想考大学呢,这大学可真好,不但上学不要钱,还给发工资呢?”
妯娌孙春妮听了大侄女念的信,又拿着杨兴武的照片看了好一阵子,这才继续开口说道:
“小龙,小虎你们不是想吃肉吗?你们要是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以后就能天天吃肉了!”
“真的?”
“不是真的你们二哥咋会变化这么大?这刚去了京城半个对月,脸上都有了不少肉,你们看照片。”
孙春妮说着把杨兴武的照片递给了两个儿子。
“娘,我知道了,你放心,我一定会好好读书的。”
杨兴龙听了母亲的话,顿时双目放光。
对于村里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天天吃肉,更让人有吸引力的了。
杨开山看着一大家子其乐融融的样子,心情非常不错。
“好了,小武的信到了,麦也种了下去,再看几天,没事的话,就准备起房吧!小文,你想要個啥样的房子?”
杨兴文听了爷爷的话,很是激动。
“爷,我都行,都听你的。”
“那好,先盖个三间大瓦房,再加个东西屋,这样你结婚了也能住的开,咋样?”
“好是好,爷,这得不少钱吧?”
“一千块差不多够了,主要是砖用的多,水泥买一吨也够了,沙子咱们自己去黄河那边拉。盖房子的话,乡亲们只要管饭就行,大师傅给点钱就好!”
杨兴文听到这么多钱,也愣了一下,没想到盖个房子要花这么多钱,顿时有点舍不得了,连忙说道:
“要花这么多钱?太贵了吧?要不先盖三间算了?”
“要盖就一步到位,盖的好一点,你也该结婚了,有个大房子,也好说媳妇儿。”
杨兴文听到这话,也不再反对。
对于村里人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房子和田地。
这也是他们认知当中最靠谱的事情。
农历十月十六,阳历11月8日,宜动土起基。
一大早,杨开山就带着几个堂兄弟过来忙活。
杨兴文的新房,就在老宅西边,宅基地比较大,有个五六分地左右。
比起他家老宅大了近一倍。
杨开山给老师傅敬完烟之后,便退到一旁,等着老师傅展示一番,只见老师傅随手抓起一把白色粉末状的东西,沿着地基走了几圈,已然画好了房子的大体行状。
看了看天色,等到老师傅说开动的时候,就开始挖土打地基,放鞭炮。
地上还会放置一个“姜太公在此,诛邪退避”的牌位。
鞭炮声响起,杨家庄的乡亲们开始忙活起来,一旁还有不少小孩子们等到放完炮,再去捡没有响的哑炮。
今天是开工的第一天,主家都会做些好一些的饭菜犒劳大家。
中午,刘翠花带着女眷,拉着车,来到了工地上。
杨小兰走到正在干活的人们跟前,喊道:
“叔婶儿,吃饭了,吃完饭再干,今儿伙食不错,放了二斤大肥肉哩!”
正在忙活乡亲们听到这话,纷纷停下了手中的活儿。
众人洗了洗手,拿着碗,一人打了一碗菜,拿上三四个馒头,三五成群地蹲在地上吃了起来。
今天的伙食不错,主食是玉米面加白面的两掺馒头,菜是一大盆乱炖菜,里面放了不少夏天晒好的干豆角,还有不少红薯粉丝。
一众乡亲们一边吃饭,一边聚在一起唠嗑。
施工现场顿时成为了嘈杂的集市。
“今儿饭真不错,要是天天都这么吃就好了?”
“咋可能?今儿第一天打地基,吃的好一点,以后肯定没这么好了!”
“那也不错,农闲了,在家待着也是吃饭,在这边帮帮忙也能吃饭,还能省下不少粮食。”
“这倒是,对了大柱叔,这春生家盖的都是砖瓦房?”
“是啊,地基还是37墙,地上用24墙,承重墙也是37墙。”
“我滴个天爷啊,他这是起几间屋子?”
“八间,西屋两间,一间做灶房,堂屋和东厢房各三间!”
一众乡亲们听到杨大柱的话,顿时羡慕不已,这杨春生家真的是发达了。
……
杨家庄,忙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杨兴文的房子终于盖的差不多了。
杨开山看了个黄道吉日。
12月9日,农历十月十七,今年是润十月,宜上梁。
一大早,工地上就围满了大人和小孩,今天是星期天,学生们也休息。
听到家里人说杨兴文家里要上梁时,不少小孩都期待着今天。
毕竟上梁的时候会撒不少好吃的。
这也是小孩子们爱看热闹的原因之一。
杨家新宅有个五六分地的样子,光是院子就比老宅大了不少。
除了八间大瓦房之外,还搭有牛棚,狗舍,猪圈。
任谁看了也得夸赞一句殷实之家。
杨开山看着逐渐升起的日头,催促儿子赶紧祭祀。
杨春生听到父亲的话,连忙走到院子里正中央的供桌跟前。
供桌上已经摆好了各种贡品,大馍、整鸡、黄河大鲤鱼等。
杨春生点燃黄表纸,口中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