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崇祯太子 > 第一百六十二章 去应天救太子!

  且不说朱慈烺到底算不算歹毒,在看到那封信后,多铎却着实生出了左右为难之感。

  从表面上看,清廷可谓团结一心。

  几位有实力争夺皇位的王爷非但没有大打出手,反倒为了大局拱手将皇位让给了一个小娃娃。

  单单以此来看,大清这帮王爷的心胸气度在华夏数千年的历史上都能算得上顶尖。

  可身在其间的多铎却知道事情压根不是这个样子。

  当年努尔哈赤死后,除了年纪尚轻的多尔衮三兄弟之外,其余成年贝勒势力大抵相当,并无特别强悍的。

  为防头上出现一個势力强大的主子,黄台吉联合几大贝勒强让多尔衮兄弟之母大妃阿巴亥殉葬,算是从其手中夺了汗位。

  其后黄台吉为了巩固地位,对诸位贝勒又拉又打,最终使他们父子俩成了八旗之中势力最强的。

  所谓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当年他能联合诸位成年贝勒欺负多尔衮三兄弟,待其死后,多尔衮便能摸准诸王心脉共同阻止豪格继位。

  只是这个过程对外的表现却与当年有所不同。

  在外人看来是多尔衮与豪格争夺皇位,以代善为代表的中立势力在中间弥合矛盾。

  可实际情况却是两蓝旗和两黄旗明确支持豪格,两白旗明确支持多尔衮,而以代善为代表的两红旗和中立势力却在明面上打着防止内斗的旗号,暗地里却与多尔衮眉来眼去。

  如此一来,局面便从豪格占据绝对优势变成了双方势均力敌。

  最终大清皇位便以和平的方式交到了一个六岁的娃娃手里,而朝廷之中便形成了现在这种三足鼎立的局面。

  代善的行事逻辑其实很好理解,黄台吉当政这些年他虽地位尊崇,但却时不时便会受到打压,若非他擅于判断形势果断选择在家赋闲,说不得也会与其他几个贝勒落得同样的下场。

  有了这番经历,他当让不愿意头上再出现一个握有绝对势力的皇帝。

  选择支持多尔衮与豪格打擂台,从而让皇位落在一个人畜无害的小娃娃手中也就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了。

  对清廷局势有了这样的认知,再反身来看朱慈烺的上中下三策便能品出其中味道了。

  上策当真是上策,哪怕折了尼堪,甚至被迫退回江北,但这年余功夫他们已拉拢了不少如图赖这样的其他各旗将佐,再加上代善的支持,只要他们三兄弟应对得当,倒也还能在某种程度上压制豪格。

  中策亦是同样的道理,只不过在其实施过程中却还需面对不少风险。

  而下策..............

  老实说,多铎的心意其实是偏向于这下策的,一旦顺利攻下杭州,江南便又是一番局面。

  届时有战功打底,他们三兄弟的锋芒自然无人能挡,甚至说摄政王再进一步亦非完全不可能之事。

  可如朱慈烺所言,这下策的风险实在太大了。

  一旦在短时间内不能攻下杭州,那么多铎便有可能陷入重围之中,哪怕不会全军覆没,伤筋动骨却也是极有可能的。

  到那时豪格再次生事自不必说,便是老代善也会狮子大张口,他们三兄弟若想维持大清稳定就得损失更多利益,大好局面也会因此而再难重现。

  朱慈烺将这些掰碎揉烂放在多铎面前自然没安什么好心。

  这封信等于明明白白地告诉多铎:我知道你的处境极其艰难,也知道你能选的路。

  那么问题来了,在敌人对自己的处境一清二楚时该怎样选择呢?

  是不是有一种不管自己如何施为都会落入敌人谋算之中的感觉呢?

  “你意下如何?”

  想了许久,多铎终还是没有拿出决定,待朝面色阴晴不定的孔有德看了一眼,他便随口问了一句。

  “这...............”拖了一个常常的音,以显示出自己的纠结和犹豫,随后孔有德便皱着眉头说道:“难啊。”

  这样的局面当然难以下定决心,但他的口中的难却还含着另一层意思。

  他孔有德矿工出

  身,于寻常时节自然想不到朝中争斗那一层,但在看了书信之后脑中错乱无序的各种事件却在一瞬间串在了一起,他也清楚地意识到多铎这个问题的深层含义。

  若只从问题本身来看,多铎只是在问该如何选择,但信中已经将朝中几股势力的争斗和上中下三策连在了一起,那么不管孔有德提出何种建议都代表着他支持其后的斗争方式。

  说白了这是多铎在接此信逼迫孔有德站队。

  老实讲,若换刘良佐、李成栋在这,说不得就兴高采烈地站在多尔衮三兄弟这边了,但孔有德已经和满人厮混了十多年,深知一个汉人要是掺和到满人的权利之中,怕是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这般情形之下,漫说他真的不知该怎么抉择,便是知道一些也定然不敢在此时显摆。

  至于说会不会因此而得罪多铎.................

  这个他倒不太担心,毕竟满朝汉人大臣都是这样的做法,只要自己在对上大明时竭尽全力,想来多铎也当不会太过记恨。

  “你是汉军旗的人,又是我的大清的王爷,怎能在这种事情上没个主意?”

  多铎说话时并没有流露出太多情绪,但配上那苍白的面色却还是让孔有德一阵心惊,只是他显然也清楚强逼汉人在这种事情上站队并非明智之举,所以也就在后面追了一句。

  “算了,你既没有主意,那我也不逼你了。”

  话音落下,孔有德非常明显地舒了一口气,多铎心中虽还是有些不甘但也着实无计可施,停了片刻便只能将心思放到正事上。

  “传令各军就近集结。”

  “那吞齐..........?”

  “吞齐那边先不动,等局势有变再说。”

  随着多铎军令的下达,一名名信使分往江南各地而去。

  他虽未定下到底是战是退,但已想明白自己的被动完全来源于兵力的分散。

  左右明军回返也需要几日功夫,若是能赶在他们前面将大军重新集结,说不得亦有可能再做一搏。

  “难道我打了这么多年仗,到头来还跳不出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划下的框框?”

  多铎自十多岁便跟着大军南征北战,心中自然有其骄傲,只是清军虽于面上占了江南巨大部分,可其掌控能力却实在薄弱的很。

  早先大军势如破竹却还不显,可稍有挫折却难免会遇到群狼噬虎之局面。

  宁国府,南陵县

  自黄得功兵败之后,清军便散出了些人马接收了芜湖以南各县。

  其后左梦庚与袁继咸沿江北上试图为应天解围,紧接着便有数路义军接连起兵响应,而这南陵县最终也于数日之前重新回到了义军手中。

  “老师,有消息了!有消息了!”

  随着一声呼喊传来,便有一书生急燎燎跑入了县衙大堂之中,而正在堂中望着地图愣神的青袍官员,则在听到这喊声之后立刻迎了过来。

  “快快报来!”

  这青袍官员名为金声,乃是徽州休宁县人,他在崇祯朝时曾任御史监军,但由于破格用人的建议未被采纳而托病辞职返乡。

  他之后的经历与杨廷麟颇为相似,都是在乡里广募兵卒而对弘光朝的官位坚辞不受。

  待到清军渡江,倾覆之势显露,他几乎与杨廷麟同时起兵勤王,只是杨廷麟在北上途中遇到徐家叔侄后,转头去往了杭州,而他则在获知某些消息后一路攻取各县直扑芜湖而去。

  在原本的历史上,他起兵之后于旬月之间便攻取了芜湖以南数座县城,若是能将这种局面维持下去,说不得还能与杨廷麟相互配合在江西、安徽一带给予沉重打击。

  可那时清军已然占了江浙之地,南向安徽、江西的兵力充足不说,更有诸多叛徒相助,最终金声在叛徒诈降之下兵败身死,而这一带数座县城也便彻底落入了鞑子之手。

  不过此时由于朱慈烺在苏杭之地牵制了大量清军的关系,金声这里的压力要比历史上小了许多,只是与此同时,消息的传递却还是和

  历史上一般极不顺畅。

  如此一来这支拥有一定战力的人马却失去了与朝廷的联系,却是也可惜得很。

  “老师,大喜啊!大喜啊!”

  “莫再卖关子,快些说来。”

  这些日子,金声所部虽连克数城,但由于处在沟大山深之地几乎断了与江浙之地的联系,所以在与清军作战的同时搜集各种信息便成了其部最最重要的任务。

  只是早先派出的几路探子至今渺无音讯,而所占各县亦无什么收获,所以当得到外界消息之后,非但金声喜不胜喜,便连兵卒亦有些举动无措了。

  “城中有一家富户的商队昨日才回来,据他们所言,明军正于苏杭一带和清军激战。”

  “苏杭?是谁在领兵?”

  “这个他们也不太清楚,似乎是太子殿下。”

  那书生解释了几句,金声却是越听越听不明白。

  据早前传来的消息,那位太子殿下应当正在死守应天才是,可这不过月余功夫,怎就又跑到苏杭去了?

  当是有人借太子之名统合各路人马吧。

  心中有了猜测,金声也不再纠结于这些细节。

  “他们可知战况如何?”

  “说是太子殿下已将数万清军围于太湖左近,想来此时应正在激战吧。”

  “当真?”

  “当真。”

  再次得到确认,金声心中顿生一阵狂喜。

  他于起兵之初并没有奢望太多,只是觉得身为大明臣子不应消极以对而已。

  待到后来听闻先帝血脉正死守应天,又闻左袁两军北上受阻才将目标定为了前去芜湖增援。

  此时得知苏杭之地打得如此大仗,他又怎能不觉振奋?

  “老师,苏杭一旦歼灭这股鞑子,那整个江南的局面都会有变啊。”

  说到这里,那书生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但金声却面色一变随即就往地图跟前跑去。

  按着常理来说,获知这般消息他应当如那兵卒一般高兴才是,可作为在北京任职多年的官员,他却对明清两方的战力有着非常清醒的认知。

  在他的概念里,关宁铁骑当与八旗兵卒位处顶尖,其后紧随的当是大明边军与乱民精锐,再如各地军镇、各方普通兵卒自无法与这几支人马相较,而江南之兵更得排在最后。

  以此为基,任谁得知这般消息自都会捏上一把汗。

  “怕是中计了。”

  “老师?”

  那书生显然对这个判断有些怀疑,只是这一路全靠金声运筹帷幄他们才攻取了数个县城,现在老师既然做出这样的判断,恐怕亦离事实不远了。

  “文石,苏杭一带水网密布,只要各军藏于其间,鞑子就拿他们没什么办法,可现在...........”

  闻言,那书生面上顿时一凛,方才的喜悦须臾之间便彻底从心中消散。

  这书生名为江天一,乃是金声在休宁练兵教书之时收的学生,自跟随老师起兵勤王他便成了金声的左右手。

  只是他年纪尚轻,且阅历见识均有不足,所以在经过自家老师的一番分析之后他才意识到其中凶险。

  “老师,那我们........”

  “无能为力,无能为力。”

  江天一本想问问可有救援之法,但话只说到一半便见自家老师失魂落魄不住喃喃。

  他们现在距苏杭少说也有四五百里,期间诸多城池更是全在清军掌控之下,哪怕这种掌控的力度并没有多强,但他们这路人马想要过去却也得一路拼杀。

  如此情形,就算所遇城池都能一战而下,少少算来也得月余功夫,到那时恐怕战事都已结束,他们到或不到又有什么区别呢?

  心念及此,金声顿觉脑中晕了一下。

  眼见自家老师心绪有了极大波动,江天一伸手去扶的同时不由出言劝解道:“老师莫急,太子殿下还在应天,只要我们助袁督突破清军防线,万事都有可为啊。”

  对!

  局势不管坏到何种地步,总还有人拼死抵抗,只要将太子殿下从应天救出,便是退守湖广亦非毫无希望。

  “传令!大军明日开拔,攻繁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