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蜀汉 > 第六百二十九章 利益相关,江东隐患!

  尚书台中,烛光摇曳,映照出壁上挂着的山川舆图,也映照着三位重臣凝重而深邃的面容。

  司马懿身着厚重的朝服,步伐稳健,每一步都似乎带着不容忽视的威严。

  他刚从弘农归来,风尘仆仆之中难掩眉宇间的疲惫,但那双眸子,却如鹰隼般锐利,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光芒。

  “彦才、长文,许久不见。”

  司马懿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几分久别重逢的感慨。

  他微微躬身,向坐在案前的尚书令陈群以及立于一侧的中领军将军朱铄行礼。

  这二人,一位是文官之首,一位是宿卫之魁,与司马懿并称为曹丕的四友,是皇帝最为倚重的心腹。

  陈群面容清癯,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温文尔雅却又不失坚毅的气质。

  他身着华贵的官服,手中握着一支笔,似乎正欲落笔批阅案上的文书。

  听到司马懿的话,他轻轻放下笔,站起身来,回以一礼,笑道:“仲达,你终于回来了。这一路辛苦了吧?”

  朱铄身材魁梧,一身铠甲未卸,显得英姿勃发。

  他掌管宫中禁卫,以及洛阳城半数军队,是洛阳城中名副其实的实权人物。

  见司马懿行礼,他也豪爽地抱拳回礼,笑道:“仲达兄,好久不见,听闻你在弘农让汉军止步,令其伤亡惨重,真是令人佩服!”

  司马懿微微一笑,心中却五味杂陈。

  “未能击败汉军,只是守土而已,当不上是什么大功。”

  司马懿此行此番前来尚书台,不仅仅是为了叙旧,更是为了告诉他们一个消息――吴国,那个曾经与他们魏国并立的江左之国,如今已被汉国所灭。

  “彦才、长文,我有件大事要与你们商议。”司马懿的神色变得严肃起来,他缓缓走到舆图前,凝视着那片代表吴国的疆域,沉默片刻后,缓缓开口。

  “吴国,已经不存在了。”

  此言一出,陈群和朱铄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

  陈群手中的笔不慎滑落,滚落在地,发出清脆的声响,似乎也预示着什么不祥。

  朱铄则猛地握紧了拳头,关节发出“咯咯”的响声,他的眼神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

  “这……这是真的吗?”

  陈群的声音有些颤抖,他难以置信地望着司马懿,试图从对方的眼神中寻找答案。

  司马懿沉重地点了点头,将自己在宫中所闻所见一一告知两人。

  “吴国被灭了,汉国如日中天,我大魏几有灭国之危!”

  司马懿长话短说,将汉国如何以雷霆之势攻破吴国的防线,如何一步步蚕食吴国的领土,最终使得吴国轰然倒塌的事情缓缓道出。

  每一句话,都像是重锤,狠狠地敲击在陈群和朱铄的心上。

  两人心中明白,吴国被汉国灭了这句话的重量。

  吴国占据扬州、荆州、广州、交州。

  其疆域范围,北至庐江郡,南通日南郡,西达交趾郡,东临东海,号称带甲数十万,百姓数百万,国富而军力强盛。

  这就被灭了?

  陈群尤不相信。

  “仲达是听错了?还是这个消息有问题?”

  朱铄重重点头,说道:“孙吴起自荆州,遭时扰攘,播潜江表,刘备震惧,逃迹巴岷,遂依丘陵积石之固,三江五湖,浩汗无涯,假气游魂,迄于四纪,拒捍中国。如此国家,一个月不到,便能被灭?”

  朱铄不相信,也不愿意相信。

  他喃喃自语道:“这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见朱铄与陈群脸上仍挂着难以置信的神色,司马懿深知,这样震撼的消息,的确需要时间来消化。

  他缓缓踱步至窗边,望着窗外深沉的夜色,心中五味杂陈。

  片刻后,他转过身,目光坚定地望向两人,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肯定。

  “陛下已经召回在河北镇守的都督吴质,并且派遣我前往魏吴边境,防止汉国北伐。此事千真万确,绝非虚言。”

  朱铄闻言,眉头紧锁,双手紧握成拳,似乎在竭力压制着内心的震惊。

  陈群则闭目沉思,片刻后,他缓缓睁开眼,眼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沉声问道:“吴国被灭,陛下有何诏令?”

  司马懿深吸一口气,语气沉重而坚定:“汉魏之间,必有一战。决战之地,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而是汉国所选择的。我们现在能做的,便是增强国力,增强军力,以备不时之需。”

  汉国五路伐魏。

  这五路,都有可能是是决战的方向。

  当然

  现在来看,从合肥击寿春的概率,可能会大上一些。

  毕竟汉国皇帝刘公嗣,现在就在吴国。

  接着,司马懿的眼神变得异常锐利,他语气更加沉重地说:“国势如此,其他事情都要放到一边去。如果魏国亡了,我们的富贵还会在吗?我们的家人、亲族,又将何去何从?”

  他的声音虽不高亢,但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狠狠地敲击在两人的心上。

  魏国世家与皇权之间的争斗,随着魏国衰败,其实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这些世家,所求的都是利益。

  不管是身居高位,还是求子弟官位,还是求世家昌盛百年千年万年。

  他们的利益所站的角度,从来便只有他们自己。

  明里暗里的争斗,有许多。

  然而到了现在这个时候,再如此明争暗斗下去,这个国家,便真的要亡了。

  “国家兴亡,我等佩金带紫之辈,自当是要为国救国的。”

  陈群知晓司马懿所言的意思,当即说道:“仲达放心,这方面,我会把好关的。”

  司马懿点了点头。

  如今局势如此,而国家能用的臣子,却越来越少。

  曹丕所倚重的,所重用的臣子,已经完全不是靠才能来选拔任用了。

  而是能否信任。

  出外领兵为将的,基本上都是曹家夏侯家的宗室。

  不管其才能如何。

  而被重用任事的,多是潜邸旧臣。

  譬如说曹丕四友,他们这几个。

  如今的陛下,已经不是用贤用能了,而是用信得过的人。

  如此的话,如何与汉国争锋

  哎~

  司马懿叹了一口气。

  只盼太子能有所作为罢~

  时光飞逝。

  转眼二十多日过去了。

  又是年关。

  过了今日,便是天命四年了。

  隆冬之际,寒风凛冽,建业的宫殿内却温暖如春,炉火熊熊,映照着刘禅那张略显疲惫却又不失威严的脸庞。

  吴国新定,百废待兴,而刘禅的心,却如同这炉火一般,既炽热又焦虑。

  大汉灭吴之后,最难的是安定民心,防止余烬复燃。

  毕竟孙家统治江左三代,这不是白统治的。

  是故。

  他决定留在建业,亲自督阵,以确保这新打下来的疆域能够平稳过渡。

  并且能够团结江左之地的大多数人,为之后的伐魏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腊赐之事,可都安排妥当了?”

  刘禅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费躬身而立,神情恭谨道:“陛下放心,按照规制,所有赏赐均已下发,无论是长安还是成都,都已派人前往,确保每位臣民都能感受到陛下的恩泽。”

  过年照例是要发‘年终奖’的。

  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了年终奖

  但是那个时候“年终奖”只是官员们才会有

  平民老百姓是不会有的。

  据《汉官仪》记载。

  春赐是在立春这一天,皇帝会派人给所有官员发福利。

  文官司徒、司空30匹丝帛,九卿15匹。

  武官太尉,大将军60匹,校尉各30匹。

  腊赐就是在腊月接近年关的时候直接赏银钱。

  像大将军、三公腊赐的时候直接赏30万钱。

  除此之外还要赏牛肉200斤,粳米200斛。

  特候赐钱15万,卿10万,校尉5万。

  而尚书丞、郎各万五千。

  侍御史、谒者、议郎、尚书令各五千。

  尤其是现在打了胜仗,这个腊赐,就更应该要有了。

  民心不能丢,军心自然也不能丢,臣工之心,也不能寒了。

  要想马儿跑,就要给马儿吃饱饱!

  刘禅有现在这样的威望,可不仅仅是因为屡次胜仗,威望的积累,更体现在细处。

  譬如这每年都要发的腊赐。

  “很好!”

  大汉天子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光芒,随即又问:“那些在吴国被灭之后,我们新任命的官员,在地方上表现如何?可有生乱被杀的情况?”

  费面色凝重,缓缓道来:“生乱之事,确有几起,如吴郡沈氏,他们心存不满,试图反抗,但好在都被及时镇压下去了。多亏江东几大世家的鼎力相助,像吴郡沈氏这样的小风波,很快就被平息了。”

  吴郡沈氏说是士族,但其实只是当地豪强而已。

  汉国派遣官吏而去,触及到他的利益,自然便翻脸了。

  只可惜,他以为其他士族会跟他站在一起,却不知道,刘禅早就将大多数人团结在身边,将自己的朋友搞得多多的。

  他吴郡沈氏,虽然是本地人,反而势单力孤,在汉军与各家的部曲出力下,很快便破家灭族。

  “很好,看来顾雍张昭他们是得力的。”

  刘禅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心中暗自盘算。

  江东世家大族的力量不容小觑,只要他们愿意合作,那些零星的叛乱根本不足为惧。

  他的目光穿过宫殿的窗棂,仿佛能穿透时空,看到那片刚刚纳入版图的土地,心中既有成就感,也有对未来的深深忧虑。

  “建业之中,尚安定否?”

  刘禅的话音刚落,费便明白了他的意思,这是在询问那位曾经的太子,如今的吴王孙登,是否安份守己。

  毕竟原来的太子妃,现在的吴王妃滞留王宫多日,到现在都没有回去。

  吴王的一干妃嫔,几乎都已经在刘禅胯下承欢过了。

  这种情况下,孙登的男人尊严,可会让他做出什么冲动的事情?

  “吴王安分守己,并无与外界勾结之举。”

  费的回答简洁明了,却让刘禅心中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孙登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大汉对新占领区的控制力度,他不得不谨慎对待。

  不过

  孙登如此安分守己,反倒是让刘禅心中生疑。

  吴越之地,可是出过勾践这种善于隐忍的人的。

  孙登到底是死心了,甘愿受辱,只为了孙家富贵,以及自己的荣华富贵,将戴绿帽子的屈辱打碎了往肚子里咽?

  还是在酝酿着什么阴谋。

  一切都不得而知。

  但这种事情,是不好在明面上说出来的。

  话题一转,刘禅又问起了魏国的情况,眉宇间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司马懿那边,有何动静?”

  费的神色也变得严肃起来:“司马懿已率军抵达寿春,似有蠢蠢欲动之意。陛下,我们不得不防啊。”

  刘禅沉默片刻,手指轻轻敲打着扶手,发出沉闷的响声。

  灭吴之后,大汉与魏国的对峙将更加直接和激烈。

  司马懿这个老银币一直是他的心头大患。

  如今,他必须考虑如何在稳固新领土的同时,应对来自北方的威胁。

  吴地尚未安定,在今年秋收之前,主要的任务,还是维持吴地的稳定。

  到汉国将吴国旧地全部消化了,刘禅才能够放心。

  “传令下去,加强边防,特别是与魏国接壤的地区,不可有丝毫松懈。”

  刘禅的声音坚定有力,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

  “另外,时刻关注寿春方面的消息,吴地之中,间军司搜集到的情报,要第一时间送到朕这边来。”

  “诺!”

  费领命,正欲退下,刘禅却又叫住了他:“还有,对于吴地的百姓,要更加体恤,他们的心还未完全归附,我大汉要用仁政去赢得他们的心。”

  中国的百姓是最好忽悠,最好安定的。

  他们的要求只有一个。

  吃饱饭。

  只要这点满足了他们,他们才会拥护大汉的统治。

  他们才会在心底里,认他这个大汉皇帝。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这个道理,刘禅是懂得的。

  世家的力量要依仗,这些百姓的人心,更是可以利用的。

  费点头,心中暗自佩服刘禅的远见卓识。

  灭吴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更是人心的征服。

  只有让吴地的百姓真正感受到大汉的恩德,这片土地才能真正成为大汉的一部分。

  夜色渐深,宫殿内的灯火也逐渐黯淡下来。

  刘禅独自坐在龙椅上,凝视着窗外那片未知的夜空,心中五味杂陈。

  灭吴之战,他赢了,但未来的路,还很长,也很艰难。

  吴国并不算什么。

  大汉的敌人,从来就只有魏国。

  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既要防止内乱,又要抵御外敌,更要赢得民心。

  这份重担,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也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斗志。

  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

  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

  他唯有一路赢赢赢,方才能够享受这些。

  一旦战败,吴国的今日,未必就不是大汉的明日!

  他绝对不能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