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守村人 > 第八百一十九章 各有忙碌缺产量

  大明守村人正文卷第八百一十九章各有忙碌缺产量给群臣开了个小朝会的朱元璋让人搬来题本,拉着好大儿一起批改。

  其他大臣按照丞相和六部的位置安排,一个部就是一栋楼,尚书、侍郎、郎中等人翻看地方上的题本,或者本部发出去的政令反馈。

  御史大夫陈宁无聊地坐着,他没有事情,找不到弹劾的人,大家工作都很努力,而且不贪,害怕。

  曾鲁未与他在一起,曾鲁跑去图书馆帮危素编纂洪武大典,他懂的事情多。

  工具书辞海修完,正在印刷,字典在打包,随后送到各村,一个村子里怎么也得放十来本,共大家学习使用。

  字典几乎不赚钱,帮助大明百姓识字用的,到时候卖报纸赚钱,赚商人的钱。

  报纸好啊!可以糊墙、上厕所、用毛笔在上面练字、引火烧柴火、包蔬菜、包肉、防虫……

  朱樉四个兄弟拿着账簿在下丘村,在哪看都一样,里面最烦琐的事情不是居必七,而是百货商店。

  百货商店有着供销社的职能,收东西、卖东西,快要缺货的时候提前打报告,把收来的货运到南京时正好送报告。

  卖得最好的东西是肥皂,百姓拿来洗手洗衣服,香皂太贵,买一块在家放着,需要的时候再用。

  另外甘油和护肤霜卖得也不错,冬天即便江南的天气也伤皮肤,抹一点东西保证嘴不裂口子,手脸不皴,确实舒服,至少不疼。

  等夏天的时候甘油就不好卖了,那时卖蚊香,还有蒲扇,大多数的蒲扇用芦苇来编。

  正常植物一片叶子就是一个扇子的其他地方没有,那个是蒲葵,在很南的南方,它比芦苇编的扇子轻,关键编的时候简单,芦苇得慢慢编,工时多。

  蒲葵的叶子是现成的,把周围的地方去掉,用麻线码个边就行,这东西一个人一天能做几百个。

  芦苇编的扇子没有这等效率,故此已经派人到那边找人来做,给他们工钱,十个一文钱。

  一天要做三百个可以拿到三十文,对于当地百姓来说属于超高的收入,他们不是南京的百姓。

  他们需要种更多的蒲葵,蒲葵种子种植,一年就可以做蒲扇了,非常划算。

  百货商店需要运输,一船能装许多,送到各地后,卖一到两文钱,近的自然就是一文钱,路远加一文。

  舍不得一两文,觉得自己编一个更划算,那就不买。

  反正现在有百货商店的地方百姓都会买,他们编一个的时间用来赚钱,可以买好几柄。

  百货商店针线卖得也不错,一律钢针,做针的速度比之前的快了无数倍,大大小小二十根的一盒针,加起来才五文钱,百姓舍得买,便宜,另外还送个铁顶针呢!

  “旁边叫马鞍山的铁矿立大功了,等各地百货商店一开,百姓必然先买钢铁用品。”

  年岁最小的朱橚现在也学了许多,他知道什么东西百姓最需要,以前缺铁。

  “是高炉和平炉厉害,工业区已经给马鞍山那里装上新的高炉与平炉,原来的高炉在逐渐拆除,产铁少,耗材多,不好控制铁的品质。

  新的大型炉群,一个炉子顶原来的土高炉几百个,有铁就有钢,废的铁也能用来炼钢。

  有的地方还用木犁和石犁,耕地能快才怪了,正好卖他们,实在不行先赊欠着。”

  朱棣开始考虑赊欠的事情,偏远的地方百姓买不起成套的钢铁用品,先给他们用,等他们赚钱再还。

  他了解到新的高炉产量,之前刚建国时,一年的铁一千八百万斤,是现在一座新高炉一年两个月的产量。

  关键那里有三十多个新高炉,只要矿石和煤炭供应得上,一旬的总产量就是曾经一年的,还继续建着呢!

  据说之后有更大的,然后小的就看着怎么拆了送到别处去冶铁,比如自己的封地。

  朱棡看两个弟弟说完了,赶紧出声:“是挺吓人的,一年产的钢铁足够给百姓日常用,其他的感觉,现在就看挖矿的速度。

  咱们的封地需要为大明提供煤炭和铁矿,兄长的封地有铁是不?还是非常好的。

  上次说的还哪里有来着?反正很多,这么多的钢铁有什么用呢?”

  这回轮到朱樉:“枪管、迫击炮、蒸汽机,火车好,需要大量的铁轨,铁轨很沉,从这里铺到马鞍山,不晓得用多少。

  咱们搞其他工业,不能都放在马鞍山,需要从那里运钢铁过来,人是拉不动的,船只一次载得也少。

  就指望着有条铁轨连上,看下丘村的意思,他们想把铁轨铺到大明各地。

  眼下的产量明显不够,差太多了,怎么也得一天就产一万吨,挖矿跟不上,煤也跟不上。”

  “唉!”四个亲王同时叹气,慢,产量提升得太慢,大明需要更多的钢铁。

  曾经觉得铁和钢多到用不完,如今方晓得差远喽!

  造船、蒸汽机、其他设备,然后就是非常便利的火车,从村子拿很多东西到西华门,坐小火车很快就到。

  按照火车的速度,从北平行省到南京也用不了几天,那可是拉许多货物啊!过河是个问题,不知道用船行不行。

  他们商量着事情,里长在后厨转悠,午饭给孩子们做好吃的,对于牙口不好的宝宝,最香的必然属红烧肉了。

  要煮很长时间如此入口即化,丝毫不腻,大人也爱吃,村民现在吃太油的吃不下去了,只能往好了做。

  像外面有人学着卖的红烧肉,看着就想吐,苏东坡说做肉的方法,咋没好好传下来?

  “锅包肉都炸出来了?”里长来到做锅包肉的地方,里脊肉已经挂糊炸了放在那。

  “炸了,一共三次,等要吃饭的时候再调汁、挂汁。”负责做这道菜的村民回应。

  里长点点头,又走到回锅肉制作的位置瞧瞧,肉已经煮好切片了,就差回锅的步骤。

  没啥可说的,后面的案子在咣咣咣剁馅,做清蒸狮子头,其实这个狮子头不怎么合格,里面有白菜,为了给孩子们补充蔬菜,否则全是肉。

  单独炒白菜,孩子不吃,逼着他们吃?

  最好的办法是做馅,然后清蒸狮子头的汤里不放蒸的菜,而是切成沫,这个要求孩子喝下去,孩子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