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明末逐鹿天下 > 第645章 君臣奏对(下)

  明末逐鹿天下第645章君臣奏对傅修诚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近乾清宫。

  他这几天一直在思考授勋时,皇帝苏河与他说的话。

  选择去海外总督府任职总督,还是在省内任职布政使。

  他当时毫不犹豫,选择去海外总督府担任总督。

  海外总督府总督与内部省分布政使都是从二品文官,这两个官职的待遇和地位也不一样。

  在文官群体中,内部省份布政使的地位更高一些。

  傅修诚这些年一直作为参谋长,他是所有参谋的领导,但在战场上,他却作为一名副手。

  前半生已经做够了副手,他不想再担任副手。

  俗话说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更何况他作为一名军人转业的文官,融入不进去主流文官群体。

  傅修诚选择海外总督府会更合适。

  海外那里文官的势力不强,总督的权力也更大,适合他初期发展。

  傅修诚走近乾清宫,他立刻抛掉所有杂乱思绪。

  他面对皇帝苏河的表现,将会决定能否取得海外总督府总督的职位。

  他表现不佳,很可能会被皇帝苏河指派到某一个地方锻炼。

  傅修诚紧张的行礼过后,他获得了皇帝苏河赐座的礼遇,紧张的坐在座位上,等待即将到来的考验。

  皇帝苏河刚与吴杰交流完,又接见傅修诚。

  这两人一对比,就显出极大的差距。

  吴杰表现的很从容,仿佛万事都在掌握之中。

  傅修诚却显得很紧张,一副患得患失的模样。

  他们两人参军的时间都差不多,正式性格与能力的不同,让两人的地位差距极大。

  皇帝苏河经常与臣子们交流,他已经总结出经验。

  傅修诚这种臣子,就不能像平常聊天一样,必须要展示出地位的差别。

  要不然他们会诚惶诚恐,回去后胡思乱想。

  皇帝苏河开口询问道:“宁远侯,华俄战争你在第一线,对于俄国这个国家,你有什么看法?”

  他先问傅修诚最熟悉的事物,让他缓解紧张的情绪。

  傅修诚听到皇帝苏河问他这个问题,他没有提前准备,但这个问题处在他最熟悉的领域,也不用提前准备。

  他胸有成竹的说道:“陛下,关于俄军的威胁,不取决于帝国,也不取决于俄国。

  俄国对帝国的威胁程度,完全取决于欧洲国家认为帝国对他们的威胁程度。

  这次俄国主动进攻帝国,就有英吉利和法兰西这两个欧洲强国在背后搞事。

  欧洲诸国,俄国人口众多,但处于寒冷地带,农业等资源匮乏。

  俄国的农业实力,都不如它的邻国波兰-立陶宛联邦。

  波兰-立陶宛联邦掌握着欧洲最肥沃的黑土地,这个国家盛产粮食,间接养活很多欧洲人。

  只靠俄国的实力,都不用帝国全力出手。

  只依靠帝国西北诸省提供的物资,就能让前线军队轻松碾压俄国。

  但欧洲诸国插手,帝国将陷入到战争的泥潭。

  我们当时有过推测,只要欧洲不惜代价武装俄国。

  他们让渡一些利益给罗曼诺夫王朝及其俄国贵族。

  动员俄国贵族武装俄国农奴,在死光最后一个俄国农奴之前绝不投降。

  这样一来,帝国就非常被动,需要投入庞大的治安军,才能肃清当地的局势。

  帝国占领俄国,将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臣推测有很大概率会导致入不敷出,让这块地方变成鸡肋。

  这不是臣危言耸听,臣在撤离乌河堡,听闻俄国莫斯科传来几个消息。

  莫斯科有人宣传黄祸论,通过嫁接历史的方式,让全欧洲人对帝国提高警惕。

  这就是欧洲国家联合的预演。

  俄国那些牧师高呼他们是上帝的子民,他们是高贵的斯拉夫人。

  他们要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信仰、保卫自己的国家、保卫自己的亲人与财产。”

  皇帝苏河听到傅修诚的介绍,俄国发生的这些事,他还是第一次听到。

  玄武卫的势力在国内很强,因为人种差异和准备不足,玄武卫在国外和瞎子也差不多。

  皇帝苏河听到这种情况,他不感到诧异,但却觉得进展太快了。

  黄祸论已经出现,他一点都不奇怪,在大华帝国的压迫下,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

  他没想到连民族主义的雏形都已经出现。

  他前世出现民族主义雏形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战争进入火器时代,每次战争死亡的人数太多。

  当权者为了以更低的成本动员军队,才搞出民族主义的雏形。

  现在这种情况也差不多,俄国经过这次失败,已经耗干国库。

  他们还要赔偿大华帝国的损失,国库基本干涸。

  俄国想要动员底层保卫国家,必然要另辟蹊径。

  皇帝收和思考片刻,他夸赞道:“宁远侯,你的思路很不错,让朕思考俄国情况,有了另一条思路。

  帝国周边弱小的势力,现在已经全被帝国吞并。

  帝国接下来所遇到的战争,都将是极为复杂的战争,必须要进行全面考量。”

  皇帝苏河先是夸奖傅修诚一般,他带来的这个消息很重要。

  大华帝国继续向俄国方向扩张,肯定会引起欧洲国家的恐慌。

  短时间内再起战端,帝国的赢面不大。

  即使想要再起战端,那也必须等待准备充分的时候。

  帝国接下来的主要扩张方向就是印度地区。

  印度地区资源丰盛,那里的土著也方便统治。

  治理成本低,获得收益高,印度地区是极为优秀的殖民地。

  皇帝苏河看到傅修诚神色不见紧张,他直接说道:“朕不满上一任东印度总督温成林的表现。

  朕决定任命宁远侯为东印度总督。

  帝国将会为东印度总督府提供有限的支持,由东印度总督府向印度地区扩张势力。

  最优的选择就是派遣一位知兵的总督。

  朕之前一直发愁人选,宁远侯回到京城,朕认为宁远侯比较合适。”

  傅修诚听到他的职位尘埃落定,脸上的神色轻松许多。

  东印总督府的总督,这在帝国掌握的海外总督府之中,属于第一等的总督府。

  傅修诚没有想到自己刚转为文官,就能获得这么好的职位。

  他立刻站起身,鞠躬行礼道:“臣谢陛下隆恩,臣一定会管理好东印总督府。”

  傅修诚听到皇帝苏河让他平身,这才一脸轻松的再次坐回座位。

  他在前些时候得知自己即将前往总督复任职,立刻查看资料了解各大总督府。

  傅修诚对于东印总督府总督温成林印象不错。

  他是一个传统的儒家文官,最令人敬佩的品德就是不贪。

  温成林作为一名降官,他能成为东印总督府总督,这就是帝国再推出一个标杆。

  对于这位标杆,却让皇帝苏河坚决把他撤下来。

  傅修诚不趁机了解内情,他这个总督都做不安稳。

  他壮着胆子提问道:“陛下,臣能了解一下,温成林总督做了什么事情?惹得陛下大动肝火。”

  皇帝苏河听到傅修诚的问题,这个确实是军方出身的人能问出来的问题,他们较为直爽,没有学会文官的圆滑。

  他想到这个问题时,依然有些生气,用手狠狠的拍在桌案上。

  “温成林这个老家伙,辜负朕的信任。

  他只有一府之才,朕让他管理一省,确实是强人所难了。

  能力差一些,还能通过后天弥补,就怕人太蠢。

  温成林不知道听了哪个垃圾师爷的建议,他竟然在东印总督府搞羁糜政策。

  帝国花费大代价,拿下东印总督府。

  又花费巨大代价治理东印总督府,这是为了有一日可以把海外总督府转化成海外省,由帝国直辖统治。”

  皇帝苏河想到这里就气愤不已,羁糜政策就是前世英吉利在印度高的政策。

  外来统治者与当地土著高层合作,共同统治一个地方。

  外来统治者不对这个地方实施实际的管理。

  这只需要少量的人员,就能掌握庞大的土地。

  英吉利当年选择这个办法,那是他们本土人口太少,作为管理者的贵族更少。

  大华帝国国情却不一样,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文官到处都是。

  文官多到每次科举结束,吏部的官员就开始发愁。

  温成林的政策曝光,不只是皇帝苏河对他不满。

  这人还得罪了文官群体,导致他被撤职时,没有任何人为他说话。

  傅修诚看到皇帝苏河提起这件事还在生气,他就明白自己到达东印总督府后,主要的任务是做什么事情。

  他立刻激动的站起身,延迟激烈的说道:“温成林这种人就是害群之马,他要是掌握太大权力,国家都乱套了。

  印度地区的情况,臣也有所了解。

  除了需要注重牛的地位之外,他几乎是最好统治的地区。

  印度那里有一种极为特殊的种姓制度。

  臣认为这就是奴隶制度的变种,但印度地区的土著,对这个制度接受度很高。

  臣前往东印总督府,首要的事情就是让当地土豆接受汉人是高种姓。

  只要这个目标达成,今后统治印度地区,那就事半功倍。”

  傅修诚刚了解种性制度时,他都被这种制度惊呆了。

  不知道是哪个天才人物想出的这种制度。

  印度地区种姓制度存在一天,世界上都没有人与印度土著争夺最好统治的群体。

  皇帝苏河听完傅修诚的说法,他对傅修诚很满意。

  还是军方出身的人对他胃口,说话干脆利落。

  “宁远侯对东印总督府看得很清楚,朕把东印总督府交给宁远侯负责,朕可以放心关注其他事情。”

  皇帝苏河经过这次召见傅修诚,他认可这个人的实力。

  他直接拿出御笔与圣旨,当场亲手写一份圣旨,任命傅修诚的职位。

  傅修诚看到小太监把刚写完的圣旨递过来,他立刻跪在地上,用手高高接过圣旨。

  他用目光快速扫过圣旨,正式任命他为东印总督府众多的统治。

  傅修诚高声道:“臣谢陛下隆恩,陛下把东印总督府交给臣,臣一定会给陛下一个满意的答卷。”

  傅修诚刚想起身,他却看到小太监又递过来一份新圣旨。

  这份新圣旨的内容很简单,皇帝苏河下旨让东印总督府招募民兵,伺机向西方向的印度地区,扩张势力范围。

  傅修诚很激动,有了这份圣旨,他就可以光明正大招兵买马,而不会受到无处不在的御史弹劾。

  “宁远侯请起,圣旨的内容,朕会传给内阁与各大衙门,让他们配合东印总督府的工作。”

  傅修诚看到皇帝苏河对他的支持力度,他立刻感到雄心万丈,自己要做出来一番事业。

  他露出苦涩的表情,请求道:“陛下,臣上任要路过距离家乡不远的城池。

  父母还在家乡生活,已经五年没有看到。

  父母年事已大,臣这次上任又不知道何年能回到家乡。

  臣请一两天假期,去往家乡看望父母。”

  皇帝苏河微笑道:“孝顺父母,这是每一个孩子应该做的事情。

  当地也没有紧急事务,不需要宁远侯赶得太急。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种情况朕深有体会。

  朕允许宁远侯在家乡休息几日。”

  傅修诚再次跪在地上谢恩道:“臣傅修诚多谢陛下隆恩。”

  皇帝苏河看到傅修诚远去的身影,他陷入沉思。

  文官治理内部省份,他们的政绩斐然。

  皇帝苏河认为这是有数千年的经验,指导着文官怎么做事。

  海外总督府情况有些复杂,除了交趾总督府文化习俗与华夏类似,方便文官治理。

  其他的海外总督府,表现的都不尽如人意。

  其中武弘义表现的最为突出,在他的努力下,南洋总督府变成南洋省,却依然没有失去活力。

  在海外总督府这种地方,总督就是要打破常规。

  习惯于墨守成规的文官,不适合在海外总督府担当总督。

  皇帝苏河希望傅修诚这些军人转业的文官,他就像一只大鲶鱼,激活宛如一潭死水的官场。

  他把向印度地区扩张这个重要任务交给傅修诚,就能看出来对傅修诚的信任。

  大华帝国只要拿下印度地区,正在蓬勃发展的国内工业,就不用发愁原材料生产地与产品倾销地。

  傅修诚抱着圣旨走出皇宫,他眼睛变得炯炯有神。

  他在心里给自己打气道:“傅修诚你一定会成功,傅修诚你一定能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他本以为转成文官会极为艰难,没想到皇帝陛下对他这么好,直接派他前往东印总督府担任总督。

  这个职位能发挥出傅修诚所有的实力。

  他还有一件急需解决的事情,那就是找一个靠谱的师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