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我的科学时代 > 第二百零六章 Y型钢!

  玻璃瓶内的镍锰材料重约五十克,显然,在1937年时代,这种后世极为普遍的金属价格不菲,外包装用的都是玻璃瓶。

  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急需的两种关键性材料。

  对余华而言,受到国民政府高度管控的镍锰金属,完全没有获取的门路和渠道,当然,如果他愿意的话,可以去天津城找张自忠,只不过余华并不愿过多联系张自忠。

  尊敬,但不接近。

  “谢了,多少钱?”余华接过两个玻璃瓶,朝着林婉道谢,询问道。

  “不要钱,组织上赠予你的。”林婉摇了摇头,镍锰虽然昂贵,但余华要的数量极其稀少,加起来不过五块大洋而已。

  当然,如果将两种材料换算成每吨价格的话,那就贵的离谱。

  50克镍,3块大洋,折合六万大洋每吨。

  50克锰,2块大洋,折合四万大洋每吨。

  什么是昂贵?

  这就是!

  镍锰材料之所以如此昂贵的原因,主要在于外国需求高,加之中华缺乏镍资源勘探和开采能力,全国超过九成的镍锰矿均由外国企业开采,用于出口,赚取外汇,导致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当然,国民政府对此,并没有什么改变计划,不仅不准备改变,甚至乐意见到这种情况,因为国内镍锰价格越高,税款也就越多。

  自己用不上,无须开采成本,出口可以收取丰厚税款,何乐而不为呢?

  “替我向那些同志说声谢谢,瑾瑜,这是我刚写的东西,麻烦你连同这份技术资料和技术转让契约,一并交给伍先生。”

  余华听到这番话,点了点头,没有继续纠结,将两个玻璃瓶放在桌面,打开抽屉,取出两份文件,再将桌面刚刚写好的文章汇总整理,递给林婉,微笑道:“技术转让契约我已经签字了,等伍先生签字,余氏七塔技术就属于组织,技术资料很重要,至于第三份文章,则是我对根据地建立硫酸工业的技术建议,关于技术难点和问题我都写在上面,可以少走弯路。”

  “好!”

  林婉听闻,面容当即严肃起来,立马明白这三分文件的重要性,双手郑重接过三份文件,正准备转身离去,忽然意识到什么,转过身,看向余华,沉默一秒,询问道:“准备走了?”

  “嗯,时候差不多了,我准备明早就走,剩下的一些工作要麻烦一下你们,你懂得,做学问才是我的追求。”余华面露微笑,没有拒绝这个问题,点头肯定道。

  时间已到五月下旬,临近月底,余氏七塔研发项目提前一天结束,余华准备返回北平,为即将到来的清华园生活做准备。

  六月进入清华园,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八月份左右,庚款留美公费生考试就会在南京举行,时间非常紧迫。

  林婉听闻,再次陷入沉默,一双似如宝石般的眼眸凝望余华,过了三秒,认真点头:“我会努力追赶上你的脚步,清华园见,余华。”

  没有不舍,没有伤感,没有小女儿姿态,一切显得洒脱且自然。

  “清华园见,瑾瑜。”余华微笑。

  卧室房门关上,重归于安静。

  待林婉走后,余华目光转而看向桌面上的两个玻璃瓶:“择日不如撞日,趁着今天晚上改造一个微型电熔炉出来,制造装甲钢样品,而这项冶炼技术,也能为组织提供一种有效的金属冶炼手段,毕竟红军不缺油料和煤炭。”

  电熔炉,也称之为电弧炉,利用电极电弧产生的高温熔炼金属,熔炼温度高达三千摄氏度以上,基本可以满足所有材料的冶炼需求,可以冶炼优质合金钢和高强度钢,以及金、银、铜、铝、锰、镍等金属,有效剔除各种杂质元素,提升纯净度和材料性能。

  其工作原理非常简单,只需要将一根通电的电极,放进装有金属材料的坩埚,就能进行冶炼。

  缺点在于必须用电,且耗能巨大。

  这是后世的主流冶金工艺之一,其工作原理几乎与电渣重熔技术一致,本质上都是基于电流的热效应物理原理,身份和地位低电渣重熔一個档次。

  当然,电弧炉和电渣重熔看似相同,实际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就最终冶炼金属的材料性能对比,前者相当于无制导火箭弹,后者相当于精确制导的战略弹道导弹。

  一般而言,电弧炉生产的钢材,还需要经过电渣重熔的提纯,才能满足枪管和炮管的需求。

  电渣重熔的地位,不可撼动。

  嗯,有趣的是,这个‘枪管’和‘炮管’的要求标准,是盛世华夏的军事武器装备标准,当前时代对高强度钢的性能要求没有后世那么苛刻和变态,光是电弧炉生产的高强度钢,就能满足枪管和炮管的强度要求。

  而这,对于并不缺少油料的根据地来说,基于电能的电弧炉冶金工艺,简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要知道,历史上八路军的武器装备制造,一直受困于冶金技术的落后水平,由于无法自主制造高强度钢和优质合金钢,导致生产手榴弹、枪管和子弹的钢材,基本来源于日战区的铁轨资源。

  汽柴油这种战略物资,八路军可一点都不缺!

  “电弧炉技术,就算是我送给组织的见面礼吧……”余华轻声呢喃。

  说干就干,绝不含糊。

  发电机、埋弧焊机和钢材全是现成的,坩埚只需要搞个石墨电极和石墨容器就行,整个冶炼过程的前置条件已经全部点亮,没有任何阻碍。

  余华不需要后世各种高大上单炉容量达到100T级别的电弧炼钢炉,他只需要一个单炉容量为2公斤的小型电弧炉,即可满足需求。

  拿起装有镍锰材料的玻璃瓶,余华离开卧室,走向放置埋弧焊机的一号砖瓦房。

  ……

  制造坩埚,本质上就是一个玩泥巴的游戏。

  整个石墨坩埚由石墨内壁、耐火材料和石质外壁构成坩埚主体,石墨来源于之前采购的材料,耐火黏土是墙角的黄土和碎石,石质外壁是熊盛刚贡献的捣药罐。

  凌晨三点,一号砖瓦房空地上,搭建了一个简单的火炉台子,炉中温度高达一千二百摄氏度,滚烫且炽热,而在中间部位,放着一个黑色炉子和五根黑色细棒。

  高温烧制一个半小时,时间已到。

  余华握着火钳,小心翼翼将刚刚烧制而成的石墨容器和石墨棒依次取出,石墨容器表面微红,透出坚硬之感,轻轻触碰,有类似金属的声音。

  由天然石墨制成的石墨容器,是导热系数最高的坩埚,在这个时代还普遍采用铸铁坩埚和钢制坩埚的时候,石墨坩埚的导热性能,简直算是降维打击。

  待石墨容器稍稍冷却过后,余华将其放入一个捣药罐内。

  “先生,您要的黄泥和碎石。”一旁的熊盛刚面露尊敬之色,送上干燥的黄土和碎石。

  院子里只有熊盛刚和余华两个人,之前庆功会结束后,他便返回一号砖瓦房值班警戒,看守设备,待余华到来后,便开始帮忙。

  余华点了点头,再将耐火黏土放入捣药罐和石墨容器之间的空隙,而后倒入各种不规则的边角料:“准备开工。”

  一切,准备就绪。

  听到这番话,熊盛刚按照预先安排,打开已经接电的埋弧焊机,调整为最大输出功率,焊钳夹住充当电极用处的石墨棒,做完这一切,报告道:“先生,我准备好了。”

  “熊盛刚,在进行下一步之前,我想问你,你是否对组织绝对忠诚?”余华没有着急进行下一步,目光凝视面前的熊盛刚,正声询问道。

  忠诚!

  这是最基础和最重要的东西,被余华定义为见面礼的电弧炉技术,虽然早在十九世纪初期便已诞生,但不可否认,这项技术在1937年的时代,仍旧属于一项先进冶金工艺技术,尤其是石墨坩埚。

  石墨坩埚与电弧炉可谓绝配,尽管余华不清楚目前世界各国钢铁冶金业的电弧炉,采用何种类型的坩埚,但绝对没有使用石墨坩埚。

  因为,这是现代才发展起来的坩埚技术。

  忠诚的重要性,在于这项技术是否会被泄露,拥有初中学历的熊盛刚,无疑是当前最适合学习和运用这项冶金技术的最佳人选。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和观察,熊盛刚的性格沉稳,品行善良,观察力和执行力强,最重要的是,强壮的身躯并没有影响到他的脑子。

  这个人,非常机灵。

  “是!”熊盛刚听到这个问题,怔了一下,面容有些涨红,背脊挺直,未加思索,大声回应道。

  对军人而言,尤其是对一名战士而言,余华的这个问题,无异于……

  羞辱。

  但余华无比肃穆的表情,却让熊盛刚不敢生气,他从来没有见过余华露出过这样的表情。

  “好,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熊盛刚,这是由我发明的新型电弧炉冶炼工艺技术资料,它可以冶炼用于制造手枪枪管、步枪枪管、迫击炮和无后坐力炮的高强度钢,以及其他优质合金钢,这份技术资料包含电弧炉的技术原理、石墨棒配方、石墨坩埚的配方及烧制要求,这是电弧炉冶炼技术最重要的核心机密,只要单炉容量达到6公斤,即可满足60毫米口径迫击炮管的需求。”

  余华看着熊盛刚,右手取出连夜撰写的电弧炉技术资料,双眼炯炯有神,透出一股莫名的气势,仔细阐述和讲解电弧炉冶金工艺的重要性和关键点,以及未来应用,言语极其严肃:“而你的任务就是,学习并完全掌握这项冶金技术,明白吗?”

  石墨棒和石墨坩埚的配方,是电弧炉冶金的灵魂,余华给的石墨坩埚配方,性能水平为2010年左右,完全够用。

  “什么?”熊盛刚脑海仿佛被重锤击中,心头巨震,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

  可以冶炼用于制造手枪枪管、步枪枪管、迫击炮管和无后坐力炮的高强度钢,以及其他优质合金钢!

  熊盛刚的学历虽然只有初中,但耐不住他好学,愿意主动了解和学习冷门生僻的知识,正巧,他了解一些关于冶金的基础知识。

  冶金水平决定钢铁的质量和性能,由于缺乏足够的冶金工艺,目前根据地的冶金水平,仍旧处于‘炼铁’状态,而无法炼钢。

  铁好炼,钢难造。

  应用于枪管和炮管的高强度钢,几乎是一个梦。

  谁不知道自主制造武器装备的好处,但,没有好钢,怎么造的了步枪和大炮?

  然而,他现在听到了什么?

  眼前的余华先生,发明了一种新型电弧炉工艺,可以冶炼高强度钢和各种优质合金钢。

  他,初中学历的熊盛刚,明白‘高强度钢’和‘优质合金钢’的概念和份量!

  “熊盛刚,你的任务是,学习并完全掌握这项冶金技术,明白吗?”余华没有详细解释,反而再次严肃问道。

  熊盛刚听出了余华言语之中的意思,一个激灵,赶紧站着军姿:“明白!”

  余华点了点头,上前一步,将承载着电弧炉冶金工艺技术资料的笔记本,交到熊盛刚手中,嘱咐道:“关于这项技术的事情,等我走后,你再告诉伍先生,就说是我给他的惊喜,送给组织的见面礼。”

  这个见面礼,余华准备搞点惊喜的味道。

  “是。”熊盛刚心中震撼且动容,这就是天才的世界吗?

  一项具有极高价值的冶金工艺技术,竟然只是‘见面礼’?

  要知道,这可是组织队伍长期匮乏的重要技术,完全具有战略意义。

  熊盛刚赶紧接过笔记本,如同对待绝世珍宝般保护着,整个人忽然意识到什么,双眼看向余华:“先生,您要走了?”

  “天亮就走,焊钳给我。”余华点头回答道。

  从眼中流露出不舍的熊盛刚手中接过焊钳,余华戴上防护墨镜,随即按下开关,双手握着焊钳,操控接入电流的石墨棒进入石墨坩埚。

  “滋……”一道耀眼而炽热的电弧冒出,石墨容器内的边角料钢材,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红熔化,温度呈指数级上升,轻而易举突破一千摄氏度,达到熔点。

  所有钢材快速熔化,逐渐形成液体状态的红色钢水,释放出滚滚热意。

  看着这一幕,站在旁边的熊盛刚,心中无比震惊,不由地吞了吞喉咙,原料如此迅速的升温熔化,对经常炼铁的他来说完全无法想象,整个人对于电弧炉冶金工艺有了一个真正且深刻的认知。

  待石墨坩埚内的钢水充分反应过后,纯度和强度提升,余华没有继续加热,避免钢水温度过高。

  将埋弧焊机功率调到中等保持当前温度,焊钳由熊盛刚操控,而后摸出一个玻璃瓶,取出五十克锰金属,放入钢水。

  锰的作用为提升钢的强度和硬度,待五十克金属锰进入高温钢水,迅速融化,余华待钢和锰充分反应,再放入镍。

  镍可以提升钢的柔韧性和防腐蚀性,在镍锰作用下,整块钢板的抗倾彻性能和强度,相较当前各国最先进的坦克装甲钢,会产生质的提升。

  抗倾彻性能和强度整整提升10%!

  如果德国人采用当前最先进的冷锻工艺,新型装甲钢的抗倾彻性能,还会有所提升。

  冶炼过程仍旧继续。

  脑海之中通过思维近似物理系统已经进行过上千次模拟的余华,手艺显得极为熟练,丝毫不比那些一线工人差,再加上超高运算速度的思维计算机,使得精准程度达到毫秒级别,成功率高达99%。

  五分钟后,一炉完美的钢水出炉,倒入模具浇铸成型。

  一块本该诞生于七十年代的装甲钢样品,就此诞生于一九三七年。

  “就叫你Y型钢吧,取我名字的拼音首写,希望伱能在国外大放光彩。”余华看着模具内符合预期的火红色钢板,嘴角浮现一抹微笑,眼中寄托着希冀。

  旁边的熊盛刚仔细关注着电弧炉和石墨棒,他并没有注意到炉中这锅钢水的不同,当然,也无法看出任何不同,他的注意力绝大多数放在电弧炉和石墨棒上。

  内部结构处于再结晶状态的Y型钢,与其他钢板看起来,外观没有任何区别。

  ……

  第二天一早,黎明时分。

  刘村村口,儒雅男人,刘微,林婉等设计组成员站着,前方则是收拾好行李的余华。

  没有践行宴,没有盛大的送别场面和队伍,来时安静,走时平静。

  “余华同志,下次再见,学习是一件大事,祝你越走越远,成为国际闻名的大科学家。”儒雅男人面容挂着温和而亲切的微笑,朝着余华送上祝福。

  “伍先生,华定不辜负您的期望。”余华点了点头,作揖道别。

  “那就好,去吧,路上注意安全。”儒雅男人笑着。

  “瑾瑜,小玉,老周,我走了。”余华转向立于右边的三人,掠过林婉、方玉和周远的面孔,言语微微郑重。

  “又不是生离死别,注意安全,清华园见。”林婉露出自然且大方的微笑,似如一朵莲花般,挥手道别。

  “余华,四牌楼校区见。”方玉嘴角泛着浅浅的弧度,笑容不浅不淡,如同兰花。

  四牌楼校区,国立中央大学的校址,位于南京中心。

  “老余,有机会的话,清华园见,没机会的话,下次请你在交大吃饭。”对于在哪里吃饭,联考没进全市前五十的周远,倒是显得极为洒脱,清华园也行,交大也行。

  “好,大家再见。”

  余华笑着点头,目光环视众人一圈,作揖行礼。

  礼毕,转身坐进别克汽车。

  “嗡!”别克汽车徐徐前行,在众人目送之下,沿着道路缓缓离开刘村。

  余华走了,留下一份见面礼,以同志的身份,带着所有人的期望,踏上了前往清华园的道路。

  基础科学决定应用科学的上限,学业水平决定科研能力的上限,余华需要再度提升自己的学业水平。

  下一阶段核心目标——氧气顶吹转炉技术,电渣重熔技术。

  “我中华之未来与希望,皆系于余华这般天才学子身上,你们一定要做好余华的安全工作。”儒雅男人立于原地,望着渐渐远去的别克汽车,轻声感叹。

  刘微听闻,点了点头。

  这时,杨修忽然跑了过来,迎向儒雅男人,不远处,熊盛刚的身影出现于刘村主干道上。

  ……

  傍晚时分,红霞漫天。

  祁连山北麓,玉门南部,老君庙。

  老君庙坐落于山谷之中,背靠悬崖,面朝石油河,在常年风沙侵蚀之下,老君庙的围墙已然倒塌,庙内杂草遍地,碎石密布,毫无香火气息。

  整片地区荒无人烟,唯有十数里之外住着几家猎户。

  今天,许久没有人烟的老君庙,迎来了一批客人。

  三十余人沿着崎岖不平的小路而行,十数匹头马带着勘探工具和物资平稳前行,队伍最前端是向导陶虎,穿过老君庙门前的林子,整支队伍稳稳停在庙门之前,这是一支由军人和技术人员构成的石油勘探队伍,隶属于陕北根据地。

  “同志,到了咧,这就是你们要找的老君庙。”满脸风霜和晒痕的陶虎,站在队伍最前端,看着老君庙,喘了几口气,朝着身后的梁大牙说道。

  “谢了,老乡,两千多里路,终于到了……”石油勘探队军事主官梁大牙,朝着陶虎感激道谢,陶虎是当地猎户,正儿八经的本地人,若不是他担任向导带领队伍,想要找到位于深山老林里的老君庙,还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修建于同治年间的老君庙,由于地处偏僻,人烟稀少,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被人遗忘。

  陶虎连忙摇头:“谢什么,一点小忙罢了。”

  梁大牙笑了笑,目光望着破破烂烂的老君庙,终于松了一口气,心中有些期待,依次有序下达命令:“小李,小朱,你们负责警戒。”

  自延城始,离开根据地,途径陕甘宁三省,跋山涉水来到位于河西走廊的玉门,整支石油勘探队最终抵达老君庙,行程大约两千五百多里路,耗时二十天。

  不得不说,这是一次漫长且艰苦的旅途,途中遇到多次危险,有土匪,有狼群,还有当地兵匪,饶是作为红军第一任骑兵侦察连连长的梁大牙,都累得够呛。

  所幸,队伍有惊无险抵达目的地。

  “是!”

  队伍之中的两位年轻战士立刻喊道。

  “虎子,带着你的通讯班上山,架设电台,给总部发报,我们到老君庙了,马上进行勘探工作。”梁大牙目光看向队伍之中的通讯班班长李虎,正声道。

  “是!”通讯班长李虎立正,举起右手致以军礼,随即带领通讯班三人上山。

  待下达完一系列命令后,梁大牙双眼看向队伍里的石油勘探人员:“严爽同志,接下来就要麻烦你们了。”

  “我看过谢家荣先生的《甘肃玉门石油报告》,之前子乾也说过,玉门地区的地质条件非常好,地下应该存在一个储量丰富的大型油气藏,具有非常高的工业开采价值,一路走来,果然没错。”

  严爽目光环视老君庙周围的地理情况,感叹道:“从地理位置看,老君庙位于祁连山北麓,地质上属于祁连山的山前褶皱带,地质构造复杂,为一不对称的穹窿背斜,多为砂岩为主……”

  严爽,地质专家,石油工程专家,北大矿冶系本科毕业,美国诺曼大学石油工程硕士,延长油矿勘探主任兼负责人,这是根据地拥有的极少数高学历顶级人才。

  此次老君庙石油勘探任务,由严爽带队进行。

  看着滔滔不绝讲述专业知识的严爽先生,梁大牙只得连连点头,只不过,内心有些无奈。

  努力学了这么久,他对地质学和地质勘探的了解,仍旧停留于最初的阶段,基本没什么长进。

  莫得办法,不是他不想学,而是这些东西……

  过于深奥。

  简直是在为难他的大牙!

  跟着严爽先生一路走来,梁大牙明白了一件事,人和人之间,真的不一样。

  专业的事情,只能由专业人员负责。

  此次任务,他梁大牙一是找到老君庙和绘制路线图,二来保护严爽等石油勘探人员,其他石油勘探等专业任务,由严爽负责。

  队伍进入老君庙,就地驻扎,天色已晚,勘探工作放到明天进行,战士们和随行技术人员卸下设备和物资,埋锅造饭。

  “报告,总部来电。”待队伍安顿妥当,一名通讯员自山顶跑了下来,进入庙内,朝着梁大牙报告道。

  梁大牙接过机密电文,目光望去。

  梁、石油勘探队电:

  情况已知晓,你队按预案行动,务必保护技术人员安全,第二批钻井勘探设备和粮食物资已运抵西安,预计六月二十日抵达老君庙。

  陈五月二十四日

  “回电总部,我队已收到,明日开展钻井勘探工作,请放心,一定找到石油。”梁大牙看完机密电文,心中有了底,随即给出答复。

  “是!”通讯员转身离去,准备回电。

  梁大牙转身走出老君庙,立于门口,看向正北方向十五米外的空地,眼中闪烁炽热的光芒。

  石油!

  石油!

  石油!

  必须找到石油!